《再见了,母校》教学设计之一

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习作要求]
   1、仔细观察校园,描写印象深刻,有代表性的景物。
   2、回忆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把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写下来,抒发自己对母校热爱、感激、留恋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激发情感
  1、配乐朗诵:
    再见了,母校
    轻轻地我们走了,正如我们轻轻地来。
    我们轻轻地挥手,再见了,母校!

    教室里的黑板啊,
    可曾记下我们努力寻求知识的目光?
    一排排整齐的桌椅啊,
    可曾记下我们琅琅的读书声?
    操场上的秋千啊,
    可曾记下我们童年的欢笑?
    操场边的大柳树啊,可曾尝过
    我们洒在你脚下的汗水?
    今天我们就要走了。请留住这些记忆吧!

    怎能忘
    运动场上我们奋勇拼搏,
    一个人摔倒了大家扶,
    为了班级的荣誉,
    绝不让一个人落队。
    因为我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怎能忘
    校庆联欢会上我们激情演出,
    听,音乐响起来了,
    看,花环举起来了。
    母校的生日让我们欣喜若狂!
    因为我们深深地爱着母校。
    不能忘
    细雨绵绵中的秋游,
    我们和学弟学妹手拉手,
    走向果实累累的田垄旁,
    感受着收获的喜悦,
    体会着果实的珍贵!

    更不能忘
    从刚入学时懵懂的顽童
    到毕业时风华正茂的少年,
    是老师伴我们茁壮成长。
    多少个日日夜夜,
    始终见您在不知疲倦的操劳。
    本该休息的时间,
    伴随着您的还是
    一摞摞厚厚的作业,
    一张张习题和试卷;
    一堂堂启迪我们智慧的讲课。
    就像一幕幕精彩纷呈的电影
    让我们久久回味难忘!

    敬爱的老师,您为我们操碎了心。
    一句谆谆地叮嘱,
    一句热情的鼓励,
    一个温馨的眼神,
    一次轻轻地抚摸。
    都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和勇气。
    我们就要走了,让我们最后道一声:
    亲爱的老师,您辛苦了!
    请多多保重!
    我们会永远牢记您的教诲,
    天之涯、地之角
    不管身在何处,
    我们都要拼搏,进取,
    我们将牢记:明天的我们是学校的骄傲!

    轻轻地,我们走了
    正如我们轻轻的来。
    我们要作展翅高飞的雄鹰。
    翱翔天宇,搏击长空!

    放心吧!我们的母校,我们的老师。
    带走的是知识和您的爱,
    留下的是我们对母校永远的怀念!
  2、读着这首诗,想到我们也即将离开学习生活了五年的母校,你的心情怎样?
   (1)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用一、两句表达自己对母校的热爱、感激、留恋(下面两种开头方式任选一句,也可用自己喜欢的开头方式)
      母校,我成长的摇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啊!母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交流
   (4)师生评价:
     (对母校的热爱、感激、留恋是发自内心的,感情真挚;不喊口号、贴标签;语言表达有个性、有特点……)
    说明:
    母校,知识的殿堂,学习的乐园,成长的摇篮。课伊始,就以配乐朗读“再见了,母校”导入。诗是最能激发人情感的,这首诗不仅与今天的写作内容吻合,同时又营造出回忆、留恋,深情款款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读诗时,一定沉浸其中,浮想联翩。同时,这首诗也为学生的选材、组材等作了铺垫。
    在诗的意境渲染下,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让学生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对母校的热爱、感激、留恋也就水到渠成。师生评价侧重感情的真实,有感而发,这是本次习作的关键点。
  二、指导审题,明确写法
   1、审题
    (1)板书习作题目:再见了,母校
    (2)根据习作题目与书中的提示,你认为可以写些什么?
   2、揭示本次习作的要求:
    (1)生阅读习作提示,交流
    (2)归纳并出示习作要求:
      仔细观察校园,描写印象深刻,有代表性的景物。
      回忆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把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写下来,抒发自己对母校热爱、感激、留恋的情感
   3、交流写作材料
    五年的小学时光如流水般消逝,我们也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孩童成长为一个有知识的少年。想到马上就要告别母校,心中就有无限的不舍与眷恋。你们最留恋的是什么?
    (1)交流自己最熟悉的校园景物——触景生情,随机出示校园景物照片
      (校门旁大理石砌成的“三本书”蕴含的意思;教学大楼上校徽的含义;校园内“瀑布”名字的诞生;花坛里震翅欲飞的天鹅;开阔的操场、跑道;我们的缤纷童心屋;阅读廊;生物角;我们认养的小树……)
    (2)回忆自己最难忘的事与人——忆事抒情,随机出示学生校园生活照片
      (我们踏进校门,带上了绿领巾;我们在运动会上夺得跑步比赛第一;我们举行义卖活动,为汶川儿童献爱心;我们一起过十岁生日;我们在操场上吹泡泡、踩水塘、打雪仗;我们在舞台上歌唱、舞蹈、表演小品;我们在奉贤实践或殴打能够营地赶海、捉螃蜞、种蔬菜……)
   4、小结:
     我们的校园、我们的操场、我们的教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我们是多么熟悉。一棵棵树、一朵朵花、一张张课桌椅……默默地与我们朝夕相处。五年的小学生活,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令人难忘的,这一件件往事仿佛就在昨天。刚才,同学们回忆了许多印象最深刻、最难忘、最激动的事情,这些事例中,有的是叙述我们的成长;有的是见证为班级争得的荣誉,有的是传递爱心,有的是倾吐同学之间友谊的,有的是抒发师生之情的。这些内容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中选取一、二个典型事例把它记录下来。
    说明:
    学会审题,是写好作文至关重要的第一环节。审题时,除了读题目外,还要仔细阅读写作提示。提示中的每一句话都在帮助我们解读题目,提供我们选材的范围,打开我们写作的思路,因此,要让学生仔细读提示,让学生根据提示自己归纳出写作的具体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学会选材,是写好作文至关重要的第二环节。因为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而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复制的个体,他们有着全然不同的先天禀赋和生命体验。作为生命个体“反映生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形式——作文,应当具有个性,也就是说,个性化是作文的“精神”,是用自由之笔,写自我之境,抒自得之情,表自觉之意。因此,在交流写作材料的过程中,要多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材料,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则从中捕捉信息,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删选,让学生明白哪些材料是典型事例,可以详写,哪些材料可以略写,哪些材料可以删除……
  三、研读例文,拓展思路
   1、回顾例文写作方法
    (1)本学期,我们学习了第36课《母校》(第十册130页),看看这篇课文给我们什么启发?
    (2)学生交流:
      (①按移步换景的方法描写校园熟悉的景物;②具体回忆一次拔河比赛;③文章结尾抒发自己对母校的感激与留恋。)
    (3)师小结:我们可以学习运用这样的方法来写《再见了,母校》。
   2、教师引导,实践运用
    (1)这是老师描写校园景物的一个片段,读一读,看看写得好在哪里,不够在哪里?
      ……“学会参与,走向未来”这八个大字深深地刻在了校门口雪白的瓷砖墙上,也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底。它伴随着我的成长,也将伴随着我走向社会。校园长长的甬道边是一排桂花树,五年了,这些树已经长得很高很高了。每年秋天,桂树上开满了金灿灿的桂花,整个校园弥漫着浓浓的桂花香。操场跑道旁的花坛里,矮矮的瓜子黄杨、色彩斑斓的蝴蝶花、红艳艳的鸡冠花,还有写些不知名的小花小草在微风中向我点头,仿佛在和我这个已经朝夕相处了五年的朋友告别。这里的花仍是那么娇艳,草仍是那么绿,花香一阵阵迎面扑来。放眼望去,绿树、修竹、紫藤,活泼泼的喷泉,我陶醉了,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