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实录之二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
    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录像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境(走进居里)
    [课件出示]
    居里夫人的照片
    同学们,让我们穿跃时空的隧道一同走进1898年12月26日。这一天,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她今天要在这里宣布一项惊人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她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她是谁了?
    (板书:居里夫人)通过老师的描述和看图,她给你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呢?用一个词来形容。
    (美丽、端庄、沉稳。)(板书:美丽)有人说她美丽。有人说她端庄,每个人的印象都不一样,再请同学们读这几句话,看看居里夫人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课件出示]
    居里夫人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她是世界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爱因斯坦曾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师:谁愿意来读一遍这几句话,看看居里夫人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伟大、杰出、了不起、卓越)是这样的,著名作家梁衡把大家的感受融在一起写了这篇文章。(补全板书:跨越百年的)齐读课题。
  二、质疑问难
    读了课题,老师想问同学们,这节课你最想解决哪些问题?看谁的问题最有价值?
    (生可能会问: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为什么说是跨越百年的“美丽”?)
  三、解读美丽
    同学们围绕“美丽”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你们真了不起,真会提问题。想一想除了美丽的容貌外,课题中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3---6自然段,文中四自然段有一句话最有力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你用直线画出来。
    师:谁找到了?
    生:第四自然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课件出示]
    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师:谁愿意把这句话再读一遍。(指名读) 
    师:请同学关注这些带点的词,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能说哪个就说哪个。
    师:刚才我们读3——6自然段,哪段让你的这种感觉最深?(老师再给你一点时间)生:第三自然段。好,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居里夫人坚定、刚毅、执著追求的句子画下来,还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师:好了,谁想汇报。(生汇报时,要问生从中你体会出什么。)
    生:因为1896年1月,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这引起了居里夫人的思考。
    生: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生:“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
    生:善于发现问题,从这句话还可以看出居里夫人具有执著的探究精神。
    生: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可能”也许能,也许不能。)
    师:你能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很好!从“可能”这个词语中我们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居里夫人的工作有可能成功,但也有可能他们的心血全都白费了。从这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
    生:我感受到的是居里夫人对科学研究的执著追求和不懈的努力,他知道研究有可能失败,但他决不放弃。
    师:说明他们有一种什么精神?(板书:执著追求)
    师:接着汇报,你还从哪感受到这份美丽了?
    [课件出示]
    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师:谁愿意把这句话再读一遍,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居里夫人实验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环境非常的恶劣。我是从他们提炼镭的工具只是“一口大锅”,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在这样的条件下从事研究工作没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是不可能做到的。
    师:谁还有补充?
    生:从“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我体会到了工作不但辛苦,而且还常常有被烧伤的危险。
    师: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他们的实验过程也非常的复杂。(从哪看出来的?)从“一锅一锅”这个词中体会到的。“一锅一锅”也说明他们肯定会经过无数次的失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锅只能冶炼20公斤,而且就这样一锅一锅的经过了几万次的提炼,才炼出镭。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
    生:这样的实验,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远大的目标和执著的追求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我太佩服居里夫人了,我想对居里夫人说:你真的太伟大了!太了不起了!
    生:我从“终日”一词中体会到了居里夫人一天天从早到晚都在做实验,说明她有一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汇报句子时学生先说哪句就先讲哪句)
    师:刚才几名同学的回答,我们大家可以看出,当时的环境非常的——恶劣,实验过程又非常的——复杂,而且我们知道了在居里夫人之前,没有任何人发现过镭,当然也没有任何资料可以查询。
    所以在这一锅一锅的冶炼、溶解、沉淀、分析中,还会面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我想不仅仅是失败,而且还可能会面临外界别人怎么看待她?会怎么说他呢?同学们想象一下。(嘲讽、冷言冷语)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即便是这样居里夫人也没有放弃提炼镭。让我们把这几句话再读一遍,读出你的理解,好吗?(齐)
    师:同学们,居里夫妇从他们发现到最后提炼镭用了多长时间?(3年9个月)折算成天数那就是1300多天,想一想这1300多天里,他们都在进行着搅拌、溶解、沉淀、分析,假设他们一天工作10个小时,经过多少小时才提炼出了镭?经过了13000多个小时啊!是多么艰辛,多么不易,让我们通过齐读在体会一次。(还读上面的句子)
    师范读:经过3年又9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听老师读,你听出了什么?
    生:成吨的矿渣中提炼0.1克镭,真是太不容易了!(读出你的理解,好吗?)
    师:(看词)“成吨”是多少?那0.1克镭是多少?你们猜猜?太多了,请关注你们的笔尖,笔尖上的一小点那么大就是0.1克。这在写法上叫什么?(对比)能通过读表现出来了吗?(指名读)
    师:从这句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从“终于”这个词,体会到了他们成功的喜悦。(读出来好吗?)从“三年又九个月”体会到了实验过程的漫长而艰辛。(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好吗?)
    师:你们知道吗?要提炼笔尖这么大的0.1克镭,他们至少提炼了8吨以上的矿石残渣,也就是说至少要装满3个小四轮车。多么不容易啊,我想居里夫人的这份坚定、刚毅、顽强一定深深打动了你,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齐读这几句话。
    [课件出示]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经过3年又9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过渡:课题中的“美丽”还表现在居里夫人的哪些方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