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天堂》教学反思之二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捐赠天堂》是一篇揭示童心可贵的感人文章,以回忆引出主体部分,既紧凑又充溢深情,在教学中,我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自主读书、自主学习,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重点词句,体会童心的可贵。
  二、在阅读实践中受到熏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学生读的实践,通过丰富多彩的方式,巧妙地引导学生品读、赏读课文。如:带着自己的感受读;配乐读;把手贴在胸前读,读出课文所描写的意境,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读中感悟。
  三、创设情境,架起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结合地震课件的演示和回忆汶川大地震时学生捐赠物品的真实经历,尽可能让学生达到与当事人一种情感的共鸣,在这种真实的背景下,学生融入了课文,品词析句,朗读揣摩,从而体会到“捐赠天堂”的真正含义。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通过写下最想说的话和续编故事,释放学生情感的收获,落实对语言文字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