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实录之三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课前谈话:
  师:对今天来上课的老师有期待吗?
  师:老师介绍一下自己,请同学叫叫我。
  生:华伟中。
  师:听着真亲切。
  师:华这个字在做姓的时候就是读第四声,现在谁能正确的叫叫我。
  生:华伟中。
  师:很温暖,听别人叫自己的名字那是一种享受,名字取来就是让别人叫的。我姓华,我的爸爸也姓华,爷爷姓华,就我们这一家子就叫华氏家族,很多人不认识我,但是知道我的父亲,我的爷爷,他们怎么叫我呢?按照古代人叫法叫我华氏之子,你呢()
  生:(姓蔡)氏之子。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也来认识一位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小孩子,他姓杨。
  板书:杨氏之子。
  上课
  一、揭示课题,了解意思。
  板书课题:杨氏之子
  师:谁来读课题
  生读课题齐读课题
  师: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杨家的儿子。
  师:这户人家姓杨。
  生:这户人家的儿子姓杨。
  师:很好,这一篇是古代人写的文章,是古文,也可以说是文言文,试着自己读一读,把字词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一遍够了,自己读自己的,大声读。
  师:都好了,谁来读第一句。
  生读第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师:读的怎么样,好不好。
  生:读的很好。
  师:好在哪?
  生:很有感情。
  师:哪很有感情?
  生:“甚”读的很好,读出了他非常聪明。
  师:你很会读,知道“甚”是非常的意思。再读。
  在读的时候,我们在人的姓后面可以停顿一下。课件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
  指明学生读。
  师:这句话讲谁?
  生:杨氏之子。
  师:我们在读古文时,碰到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后面需要停顿一下,为了让人听清楚。
  请生再读,停顿很好。--齐读
  师: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吗?
  生:讲的是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儿子,他九岁。
  师: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有一个儿子今年九岁。
  生读第二句: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师:这个句子中出现了故事中的第二个人物,所以必须在孔君平的名字后面作一停顿,再读一读。
  生再读句子。
  师:有进步没?有进步,就要给予掌声,懂得给予掌声是人大度的一种表现。
  学生鼓掌。
  师:这句话在说什么吗?
  生:孔君平来杨家拜见杨氏之子的父亲,杨亲不在,孔君平就把杨氏之子叫了出来。
  师:有人说把古文的意思弄懂了,他读也会读的很正确,停顿也能读得很好。
  请生再读。
  师:知道孔君平是谁吗?孔君平是孔子的第二十六代弟子,学问很高很高,当时做了高官,相当于我们现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院长。说也有趣,他的父亲不在,回去就是了,为什么要唤出杨小儿来,当时心里想什么?
  生:想看看杨氏之子是不是真的很聪明。
  师:想试探一下。
  请生读,读的很疙瘩。
  师:别紧张,吸口气,慢慢读。
  师:注意停顿不是把气断了,而是气不断而音停,再来,相信会读的更好。
  请学生读。(3生)
  师:古人读的时候,比现在要慢一点。
  生再读。
  有进步,学生自发的送上了掌声。
  师:谁来读第三句,
  生读第三句:为设果,果有杨梅。
  读成了(第二声)
  师:有不同读法吗?
  生读第四声。
  师:为设果,为什么是读为(第四声)
  生:要是有人来,摆出东西,显示对他人很尊重。
  师:那是待客之道。读出了句子中省略的两个人物,谁能把孔君平和杨小儿送到句子中读一读。
  课件出示:()为()设果,果有杨梅。
  生: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果有杨梅。
  师:能说说句子的意思吗?
  生:杨氏子为孔君平摆了水果,水果里有杨梅。
  师:杨小儿真小气,只拿一种水果杨梅,还有其他的果子吗?
  生:有。
  师:你从哪个字里读出来,还有其他果。
  生:设果的话,应该还有其他的果子。
  师:你从设这个字读到的,一般我们搬家啦结婚啦,摆酒席叫什么?
  生:设宴。
  师:真会读书,再读读这就话,还从哪读到他一点也不小气。
  生:我从果有杨梅的“有”字读懂了他不小气,如果只有杨梅的话,会写果是杨梅,说明只有杨梅,如果有杨梅的话,说明果子里还有其他果子。
  师:真聪明,活脱脱一个杨小儿,能说说意思吗?
  生说意思。
  师:谁来读第四句话。
  生读句子四: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我有个习惯,我喜欢叫不举手的小朋友,因为说明你想的比别人要深刻。请我们这位韩国小朋友,行不行。
  生:行。
  师:说话说的很好,就请你,掌声。
  生读。
  师:非常了不起。
  师:这里话里讲的人物是谁?是孔指吗?那在哪停顿。
  生读
  师:非常好,你读的时候有没有看下面的注释知道意思了。
  生:孔指着这个杨梅,对杨小儿说,这是你家的果。
  师:有没有仔细听他的发言,他说的“以”指的是什么?
  生:杨梅。
  指明读句四。
  生家禽停顿错了。
  师:有不同读法吗?
  师:知道家禽吗?
  生:家里的养的鸡、鸭,猪、狗
  师:猪和狗是吗?算不算。
  师:猪和狗是家畜。鸡、鸭、鹅才是家禽。
  师:孔雀是家禽吗?
  生:不是。
  师:孔雀是生活在野外的,一般养在家里吗?所以它是禽类,像豹子、老虎啊生活在野外叫兽,所以有个词叫飞禽走兽。所以这句话的停顿要这样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学生自读。
  师范读,齐读
  师:现在能正确地读这篇古文了?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全文
  生读全文。
  师:第一次学古文,有问题是正常的,往下学,就会越学越好。虽然这一篇文章是古文,但是和我们现在写的文章一样,也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知道是哪一句吗?
  生读第一句。
  师:如果缩到一个词,应该是
  生:聪惠。
  师:是一般吗?
  生:甚聪惠。
  请学生板书“甚聪惠”。
  师:自己读读课文,想想哪儿能体会到杨氏之子甚聪慧。
  生自读课文。
  生:为设果,父亲不说,就知道摆出果子,招待客人。
  师:懂得待客之道。有没有从其他地方感受到?
  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看出很聪明(孩子语言很罗嗦,说不清楚,但意思是对的)
  师:哪个词读懂了,慢慢来,不用急,捋一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杨梅前面有一个杨。杨小儿也姓杨。那这个果子就是杨家的。
  师:是他们家的,是从他们家搬出来的,又不是偷来的,抢来的,想想孔的话到底什么意思?
  生:孔君平把杨梅和杨氏之子相提并论,
  师:也就是说,杨梅姓杨,杨氏之子也姓杨,说他们是一家子。
  师:意思是说杨梅和杨家是一家子,确实很聪明,听出了大学问家的话外之音。你继续往下说。
  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姓孔,孔雀也是孔,他的意思是说没有听说过孔君平和孔雀是一家子。
  师:她很聪明,抓住了两个地方,说出了杨小儿很聪惠。一个是孔君平的话,能听出话外之音,了不起。
  ……
  师:听出了话外之音,杨小儿的话能用这样的句式说吗?
  出示:如果()那么()
  生:如果杨梅和我是一家子,那么孔雀和你也是一家子。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如果孔雀和你不是一家子,那么我和杨梅也不是一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