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 感悟 运用——《挑山工》难点突破

浙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挑山工》是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作者冯骥才以清新、朴实的笔触,勾画了一个目标专一,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的“挑山工”形象,意在告诉读者“做事只有认准目标,脚踏实地,才能把事做好”这样一个深刻哲理。通读全篇,笔者以为这一深刻哲理主要包含在文中挑山工对“我”的一席话语之中。为此,引导学生感悟挑山工所说一段话的寓意,是学习本文的难点所在。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经过“质疑——感悟——运用”的过程,较好地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一、揭示难点,引导质疑。
  投影出示挑山工所说的话: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走的一条道?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选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走就怎么走。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段话。读完后,先让学生认真想一想,读懂了什么;然后,再请一位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读懂的内容。
  2.仔细品味,寻找不同点。
  (1)再读这段文字,让学生说说哪些句子是描写“挑山工”的,哪些句子是描写“游人”的。分角色朗读有关描写“挑山工”与“游人”的句子。
  (2)细细咀嚼这些句子,从中你发现“挑山工”与“游人”在登山的过程中有哪些不同点?出示表格,让学生自主练习:
  “我们”指(谁)_______ “你们”指(谁)_______
   负重
   速度
   登山特点
  结果_______(谁)跑到_______(谁)前边去了
  3.碰撞思维,引发疑问。
  (1)面对表格中列出的这些不同点,以及这样一个结果,你有哪些疑问?按常理,谁应该跑到谁前面去?
  (2)按照常理,挑山工登山应该落在游人的后面,可事实恰恰相反。造成这种与常理正好相反的结果,主要原因是什么?(游人登山漫无目的;挑山工脚踏实地。)
  (3)从挑山工与游人的表现对比中,你觉得挑山工有着哪些游人所不能及的精神?(引导学生先讨论后发言)
  诸如:目标专一,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毫不松懈。

  二、联系生活,迁移运用。
  1.挑山工的话蕴涵着哲理,挑山工的精神富有很深的启迪作用,请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你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吗?
  如:(1)龟兔赛跑;(2)笨鸟先飞;(3)身边同学通过勤奋学习而后来居上的故事……
  2.挑山工的精神对我们的学习有着怎样的启示呢?

  三、练习朗读,自能感悟。
  我想你们不仅读懂了挑山工的话,也一定会让这段话深深地印刻在你们的记中。那么,就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吧?选(指导朗读,在读中加深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