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望 相融 相悦——《望天门山》课堂实录

老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师:这就是“中断”“开”“回”的魅力,让天门山和楚江水有了生命和气势,让我们合作着读好这幅壮景。我读“天门-中断-楚江—开—”,这组读“楚江—开——”,全班再重复读最后三个字“楚江—开——”
  (师生合作读)
  *学习三、四句。
  师:继续聚焦这两个动词,我们又能望见什么、感受到什么呢?读——
  生:相对出、日边来。
  (二)人山相融——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师:什么叫“相对”?这是一条楚江,(指两竖排的学生)如果这是岸边的一座青山,与它相对的青山是哪座?
  (生指相对坐的学生)
  师:这是岸边的一座青山,与它相对的又是哪一座?与这座相对的?与这座相对的?
  (生一一指出)
  师:李白乘着小船而来,青山两两相对着出来干什么?
  生:迎接李白。
  师:日边指的是——
  生:太阳边
  生:水天相接的地方。
  师:对!那水天相接处的孤帆,渐行渐近,渐行渐近,奔向谁而来?
  生:李白。
  师:这一“出”一“来”,画面动起来了,人和山水相融了。青山出迎,孤帆来就,此时李白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激动。
  生:很惊喜。
  师:如果说李白是远方的客人,那么,青山就是当地的——
  生:主人。
  师:远客、青山,四目相对,激动的李白可能会对相对出迎的天门山说什么呢?
  生:啊,天门山,我终于见到了你的姿态!
  生:天门山,你真美啊!
  师:在李白的眼里,天门山不仅仅是山,它还是富有灵性的人。
  生:天门山,我的好朋友,谢谢你的迎接!
  生:天门山,你真是我的知己。
  师:这一“出”一“来”,哪里仅仅是景,这分明还有李白与青山的“情”。(板:情)一起读——
  生: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同学们,青山立在两岸,日边有一孤帆,如果在常人看来,这就是一处美景罢了,为什么李白却激动万分呢?(出示图片)老师来告诉你们,年轻的李白才华横溢,志向远大。20岁的时候,他把自己比作大鹏鸟,说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直上云霄的。读——
  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师:为了早日实现理想,25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四川,沿长江远游。一年之后,他来到天门山,看到这自然胜景,联想到心中的远大抱负,再读——
  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师:他觉得实现理想,指日可待,这样的心情怎么表达呢?看,正好借眼前高广辽远的山水来抒发。读——
  生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生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高广辽远的山水正如李白高远的抱负,广阔的胸襟!读——
  生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闭上眼,你就是年轻的李白,你就是志向高远的李白,你乘船而来,只见:水冲山开,山阻水回,楚江敞开胸怀欢迎你,青山伸出手臂迎接你;更有那辽远的白帆奔你而来,更有那明丽的色彩因你而灿烂。自然的雄伟气势,心中的满腔豪情,于是,你提笔写下了,(配乐)读——
  生: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三)人山相悦——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师:一千多年过去了,(课件:天门山的甲骨文、楷书)天门山仍旧是静静伫立的山,天门山三个字的字形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汉字仍然保存了原始的图画性,看着字就能想起图画。
  (出示:天门楚江水山帆日)这些字组成的图画,高广辽远、气势雄伟。请你读——
  生:天门楚江水山帆日
  师:(出示:碧青)这些字色彩明丽,让高广辽远、气势雄伟的景呈现出温暖、热烈的情绪。女生读——
  生:碧青
  师:(出示:中断开回出来)这些字,让没有生命的景物生动起来,传达出作者实现理想,指日可待的豪情。男生读——
  生:中断开回出来
  师:这些字,已经嵌入到古诗《望天山门》的灵魂中,它书写着景,更传达着情!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