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双金教学实录——《白杨》

老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生:因为这篇文章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
  师:它是借什么物来喻什么人呢?
  生:它是借白杨去赞美那些边疆的建设者。
  师:说得真好。它是一篇借物,是白杨,喻人,喻边疆建设者的。这个写作特点是非常明显的,巧妙,借物喻人,还有什么地方写得好呢,要把它选到教材当中去呢?同桌再讨论讨论看,这篇文章地方还有什么好,要把它选到教材中去。
  师:来,发表你的高见呢,你说
  生:我想是因为它没有正面地直接赞扬白杨树,而是通过爸爸和哥哥妹妹的对话来表现白杨的内在美和外在美
  师:听到没有,这是有水平的发言哪,起码是大学本科水平。没有直接写白杨怎么样,而是通过兄妹俩的对话写出来白杨的高大挺秀,通过爸爸的口介绍了白杨的内在品格,构思非常巧妙啊,这种巧妙的构思是值得我们学习。还有什么地方好呢,你说。
  生:我同意他的看法,但是我认为用间接这个词更好。
  师:你怎么说,你用你的话来表达看。
  生:他间接地描写了白杨树的特点
  师:不是直接描写,哦,这个词用得好,这个词起码要高中生才懂,你小学生就懂,了不起。你说。
  生:我对他的话有补充,我还觉得这篇课文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意思是赞美白杨,第二种是教育我们有克服困难的精神。
  师:不仅赞美白杨,还通过白杨去赞美边疆的建设者们。但边疆建设者也是非常巧妙的来表达他们的心愿,对不对啊?好。
  生:我不是很赞成他的想法,我觉得这篇课文主要是用来赞美边疆建设者的。
  师:表面上是看赞美白杨,实际上赞美的是谁,边疆建设者。这就是构思巧妙的地方。所以呀,把它选到教材里面,语言也非常的凝练,干练,精炼,读出来,那就好。我前面说了,写白杨的文章还有很多,你们还知道吗,写白杨的文章,还有什么文章是写白杨的。
  生:还有一篇是矛盾的《白杨礼赞》
  师:对。中学里面有矛盾的《白杨礼赞》是写白杨的,这孙老师选了一个片段。(出示)
  师:屏幕上比较多一些,你代我发一发,每人发一份,我给你们印了一点,啊,发一发。传一传。再把它传过去,这屏幕上灯光太亮了,里边不大清楚。是不是啊,我们来把发下去的自个读一读。放开声音读,自己读自己的。(生读)
  师:拿出笔来,请把这一段的中心句划出来。这一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师:找到没有,这一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你来读一下。
  生:我认为这一段的中心句是:“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师:找的很准,我们一起把这句读一读。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起。(生读)
  师:他的干怎么笔直呢,他的干呢,读。(生读)
  师:它所有的丫枝呢?(生读)
  师:它宽大的叶子呢?(生读)
  师:它的皮呢?(生读)
  师:到这都是写了白杨的外形,哪儿写白杨的品格呢?最后两句读一读,这是虽在北方的,起。(生读)
  师:拿出笔来,把最后两句当中找一找写白杨品格的关键词圈出来。(生找)
  师:白杨品格的关键词是哪两个?你找到了?
  生:我觉得是倔强挺立和不折不挠。
  师:非常好,白杨品格是倔强挺立,不折不挠。我们再来把最后两句读一读,这是虽在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起。(生读)
  师:你能跟我说一说这一段写得好在几点地方吗?这一段写得好,好在哪里,你来跟我说一说看,这一段有几大特点?就欣赏这一段,它写得好在哪里?同桌讨论讨论看,好在哪里?
  师:其实聪明的人从我刚才问你的问题当中你都应该能感受到,这一段有几大特点?要会听课,这一段有极大特点,你说?
  生:它不是像袁鹰爷爷写得那样白杨一样,不是直接赞美白杨,这篇文章是开门见山的赞美白杨。
  师:袁鹰的白杨,刚才我们学的这篇白杨它是间接的写白杨,这是直接的写白杨,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呢?这段写得好在哪里呢?你说?
  生:我觉得它好在,它突出了白杨的品格。
  师:它是一开始写白杨的品格的吗,它一开始先写?
  生:它一开始先写白杨的的形象,外形。
  师:它把白杨的外形写得很详细。最后点出白杨的品格,它是由外而内的写。第二个特点。还有什么特点呢?你说?
  生:我发现这篇文章有一个特点。
  师:这一段文章。
  生:这一段文章有个特点,我们在文章中很少看见有力争上游这个词来形容树木的。
  师:它把这个树木拟人化了。这是力争上游的树,看似写树,还是写人啊。你认为?
  生:我觉得这段特点还有它其实在前面已经埋下伏笔。
  师:从哪看出来的?
  生:前面说道:“像加过人工似的”还有“片片向上”,这与后面的“倔强挺立”“不折不挠”埋下伏笔。
  师:看到吗,写它的外形“像加过人工似的”“片片向上”“成为一束”,和后面的“倔强挺立”“不折不挠”是呼应的。它的每一个词语不是随笔写的,前后是呼应的,还有我们先总后分,先看这个总起句:“那是力争上游的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是总写对不对?然后分写干怎么样?枝怎么样?叶怎么样?层次鲜明,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名篇就是名篇,值得好好品味。我们一起读一读好不好,来,体会一下,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起。(生读)
  师:我不是说吗,有许多的文人墨客写文章写诗歌谱曲来赞美白杨,我们再来看小白杨的歌词。(出示)它又有什么特点呢?你们不大清楚,我来念一念。(师读)这首《小白杨》的歌曲有什么特点呢?你说。
  生:我觉得它的特点是最后两句是一样的。
  师:最后一句是一样的,这叫反复,在歌曲中不断地反复体现出旋律,歌词的特点。
  生:我还觉得它一直在写小白杨顽强的精神。
  师:小白杨的顽强,你呢?
  生:我觉得歌词读起来非常押韵。
  师:歌词特点是押韵。你呢?
  生:我觉得这首歌把小白杨的品质跟人的品质混为一体
  师:小白杨和人合二为一。看起来写小白杨,实际上赞美我人民子弟兵,人民解放军。小白杨穿绿军装,还有谁穿绿军装?军人。表面上看是赞美小白杨,其实句句赞美的是人民解放军。这叫借物喻人。这跟我们《白杨》的写作手法完全一致的。你说?
  生:我认为它里面用了一个比喻的手法,小白杨的叶子是绿色的,它把这个绿叶比喻为绿军装。
  师:很好,非常的形象。那么我们不仅学习了袁鹰的《白杨》,我们还??了矛盾的《白杨礼赞》的片段,我们还品味了《小白杨》的歌曲。那么像白杨,写白杨树,借物喻人,学了这篇文章以后,你原来心目当中或者你现在心目当中,你最欣赏的树和植物是哪一种?你最欣赏的?你说。
  生:我最欣赏的树和植物是梅花。
  师:最欣赏梅花,欣赏梅花什么呢?
  生:因为梅花也像人一样,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师:不畏严寒的品格,她最欣赏的植物是梅花。你最欣赏的是什么呢?
  生:我最欣赏的是竹子,就像郑燮写得《竹石》。
  师:欣赏竹子什么呢?
  生:我欣赏竹子的是它长在破岩中,但仍长得非常直。
  师:咬定青山不放松,是不是啊?长得那么挺拔,从不弯曲,不屈不挠。她欣赏的是竹子的品格,青翠,挺拔,不折不挠。你欣赏什么呢?
  生:我欣赏松树的品格?
  师:欣赏它什么呢?
  生:我欣赏它也是在冬天的时候不管雪下得多大它也不会倒。
  师: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写青松的高洁的品格,你欣赏哪一种植物呢?
  生:我最欣赏的植物是荷花,它出淤泥而不染。
  师:出淤泥而不染,荷花。下面,请大家拿出笔来。仿照着白杨礼赞这一段写一个片段。先写你欣赏的这个树和植物的外形,最后用一两句赞美它内在的品格,好不好?看看同学们的文笔怎么样,开始。(生写)
  师:好,时间关系,时间关系,我看,写了一大部分,没写完,没关系,我请几个同学上来,你上来,你上来。把你们写的读一读,看看他们三个小朋友怎么写的,其他人都把笔放下,他们读的时候我的要求是什么,读完我随便叫,叫到哪一个,你来评点他们,他们写的好在哪里,还需要怎么改进,读完请你评点,所以一定要专心听,我也请下面的老师帮他们评点,下面我们请三位同学,你来,你写得是什么?
  生:我写的水仙花。
  师:声音响一点念给大家听好不好。
  生:好。这水仙花,这叶子,在寒冬中依然翠绿;这花瓣,如冬雪一般纯洁;它生长在水中,从它的名字可以听出,它是水中的仙女。在寒冷的冬天,正是水仙最为美丽的时候,它傲然挺立在水中,散发出阵阵幽香。不畏严寒的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我爱水仙,爱她的纯洁、善良,爱她的不畏严寒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