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复习”使用说明及练习提示


  一、使用说明
  
  1.“综合复习”是为方便教师组织复习或进行质量检测提供的参考材料,教师可根据本班的教学实际自行取舍,可以全部使用,也可以选用一部分。
  
  2.综合复习材料可在期末总复习时集中使用,也可在全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分散安排。如果分散安排,有的可与课文的教学适当联系。例如,《狱中联欢》一文的学习,可安排在第三组阅读了缅怀革命先辈的课文之后;《智慧之花》一文,则可在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之后引导学生阅读。
  
  3.搞好复习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自学自练,自测自评。每次复习,教师应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并安排比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按要求认真读书,完成相关练习(有的练习应笔头作答,有的可在书上勾画批注或列出简单提纲,为交流时的发言做好准备),在此基础上组织适当的交流检查,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4.以下的练习提示,供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自练进行检查时参考,不要把它们当作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以此束缚学生个性化的有创意的理解和表达。
  
  二、练习提示
  
  1.《养花》
  
  这是老舍先生的散文,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
  
  第一题,通过查字典理解字词。
  
  这一题是对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特别是从字典中选择字义能力的复习和检查。
  
  奇花异草 异:奇异,特别。奇花异草,奇异、特别的花草。
  
  大雨倾盆 倾:使器物反转或歪斜,尽数倒出里面的东西。大雨倾盆,雨像盆里的水倒下来一样,形容雨非常大。
  
  置之不理 置:搁,放。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三年五载 载:年。三年五载,三年五年。
  
  秉烛夜游 秉:拿着,握着。秉烛夜游,晚上举着蜡烛游玩。
  
  第二题,从文中画出能具体说明“如此循环”的一个句子。
  
  这一题是复习和检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
  
  应画出的句子在第4自然段:“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
  
  第三题,用课文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作者从养花中体会到的乐趣。
  
  文章的第3自然段讲养花增长了见识,第4自然段讲养花虽然辛苦但有益身心,第5、6自然段分别叙述养花的快乐与忧伤,最后一段总结了养花的乐趣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在检查交流时,可让学生先总的说说作者养花的乐趣,再每人就一个方面用文中的具体事例说一说。
  
  2.《生活是多么广阔》
  
  这是著名诗人何其芳的诗。诗中抒发了对生活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第一题,用自己的话说说几个含义深刻的诗句的意思。
  
  这三个句子都是诗的第3节里的,讲的是正确的生活态度。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意思是:要留心观察,注意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灵。
  
  “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意思是:要在生活中满腔热忱地帮助别人。
  
  “去以心发现心”,意思是:要真心待人,真诚待人。
  
  第二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在第二节后面接着写几句诗。
  
  这首诗的第二节,用11个“去……”写出了生活的广阔,让学生在后面接着写几句诗,就是要仿照“去……”这种形式,写出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
  
  3.《中华第一龙》
  
  本文从“中华第一龙”谈起,讲了中华民族的标志──“龙”这一艺术形象的形成过程和象征意义,赞颂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
  
  第一题,借助字典,读准加点字的读音。这一题,既是为了读准一些生字的字音,更是为了复习查字典。对不认识的字,要用部首查字法来查,而《养花》一文要查的都是认识的字,可用音序查字法。这就复习了查字典的两种主要方法。
  
  “濮”“犷”“蜥”“椽”“瞩”要查的部首很明显,读音分别是pú、guǎng、xī、chuán、zhǔ。“弋”是独体字,查“弋”部,读音是yì。
  
  第二题,“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哪条龙?它有哪些特点?
  
  “中华第一龙”指的是河南濮阳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那条龙。
  
  这条龙的特点是:用贝壳砌成,造型粗犷,样子像蜥蜴。
  
  第三题,龙这种艺术形象是怎样形成的?你从这一艺术形象中体会到了什么?
  
  龙这种艺术形象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文章的第4自然段具体讲了我们的祖先创造这一艺术形象的过程。学生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从龙这一艺术形象,可以体会到我们祖先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体会到我们祖先的理想和希望,体会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学生可联系课文说说自己的体会。
  
  第四题,抄写课文中带“龙”字的词语,再写出几个带“龙”字的词语。
  
  课文中带“龙”字的词语有:望子成龙、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龙凤呈祥、巨龙腾飞。带“龙”字的词语还有很多,如,盘龙卧虎、虎踞龙盘、龙潭虎穴、龙马精神、车水马龙、龙飞凤舞、画龙点睛。通过个人思考,再互相交流,就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
  
  4.《狱中联欢》
  
  这篇课文选自长篇小说《红岩》。“狱中”指的是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设在重庆市郊区歌乐山下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渣滓洞。课文讲的是1949年元旦,被关押在集中营的革命者,巧妙地利用庆祝新年的机会,欢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表现了随时面临死亡威胁的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
  
  第一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然后填写狱中联欢的过程。
  
  这一题是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狱中联欢的过程是: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表演节目。
  
  第二题:挑选课文中的一副对联读一读,体会对联的意思。
  
  文中的五副对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从字面看,没有一处革命的词句,没有一处可以被敌人抓住把柄,但在当时当地,大家都能领悟到这些对联中所蕴含的欢呼革命大好形势、赞颂革命者、抨击反动派的意思。学生要领悟到革命者贴的对联的这一特点,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作适当提示,然后再让学生挑选一副,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意思。
  
  第三题,仔细阅读课文中“猩猩来到楼七室门前站定……猩猩装作没有听见,溜走了”这一部分,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一题实际是上一题的进一步具体化。楼七室的对联:“两个天窗──出气,一扇风门──伸头”,横额“乐在其中”,最能体现革命者乐观、诙谐的情趣,意在挑剔的猩猩看了以后,可能已意识到某些不同寻常的意义,但他抓不住把柄,只能无可奈何地溜走。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启发,教师适当点拨,然后可以分角色读读这个部分。
  
  5.《名碑荟萃》
  
  本文以西安碑林收藏的石刻为例,介绍了我国书法艺术史上几位有代表性的书法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反映了我国书法艺术的辉煌成就。
  
  第一题,按照课文叙述顺序,写出课文介绍的几位书法家的名字。
  
  课文依次介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第二题,这几位书法家的书法各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画出最能表现每个人书法艺术特点的一两个词语。
  
  课文中介绍王羲之的书体“潇洒清秀”;欧阳询的字“骨气劲峭,法度严整”;颜真卿“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屈折处圆而有力”;柳公权的字“骨力遒劲,结构严谨”。
  
  在学生画出这些词语之后,教师最好出示这几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让学生观摩欣赏,以具体领会从课文中画出的这些词语。以下所附是西安碑林中收藏的唐朝怀仁和尚集王羲之的字而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欧阳询《皇甫诞碑》、颜真卿《颜勤礼碑》和柳公权《玄秘塔碑》,供教师选用。
  
             
                   僧怀仁集王羲之字《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局部)
  
                
                        欧阳询《皇甫诞碑》(局部)
  
                
                        颜真卿《颜勤礼碑》(局部)
  
                
                       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
  
  第三题,模拟担任碑林解说员,联系自己临帖习字的实际,介绍一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
  
  学生学写毛笔字,临的字帖主要有颜体、欧体、柳体,可让学生联系自己习字的实际感受,谈谈某种书体的特点。
  
  6.《琥珀》
  
  琥珀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本文通过合理的想象,具体描写了一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一题,课文中写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把最能说明这块琥珀特点的一两个句子画下来。
  
  课文的最后一段讲了这块琥珀的特点。最能说明这块琥珀特点的句子是:“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