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望”读“父亲”小学语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

  师:课文中哪个词描写了父亲留给亲人的最后一个动作?想一想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做这个动作的?

 

  生:是“望了望”这个词。

 

  生:父亲在说完“是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这番话的时候,做了“望了望”这个动作。

 

  (师生共同朗读父亲的这番话。)

 

  生:是在“我”机智勇敢地抢在父亲前头说出我是父亲最大的孩子的情况下,父亲“望了望”我们。

 

  生:父亲是在我的“多嘴”激怒了法官,法官怒气冲冲,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的情况下“望了望”我们的。

 

  (朗读相关语句,读出法官的“怒”与“狠”。)

 

  生:父亲是在我们即将被押下法庭的时候“望了望”我们的。

 

  生:父亲是在与亲人见最后一面的最后时刻“望了望”我们的。

 

  师:会联系上下文读书,你们真不错!让我们放眼整篇课文,进一步透过“望了望”这个动作,去仔细体会藏在父亲内心深处的那份深厚的情感

 

  师:“望了望”这一动作背后,藏着一位深沉的父亲和丈夫。我们来交流交流:透过这“望了望”,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父亲”?

 

  生:我看到了一个慈爱的父亲,他不忍心丢下年幼的孩子。所以,忍不住“又望了望我们”。

 

  师:多么独具慧眼的见解啊!从这一点看,这还是一位什么样的父亲?

 

  生:这还是一位有责任心的父亲。他更不忍心把抚养三个孩子的重担压在妻子一个人的身上。

 

  师:你真是学习中的有心人,连李大钊有几个孩子都被你读出来了。不过根据表达的需要,李星华没有把她的家庭成员一一写出来,确切地说,李大钊有五个孩子,他被捕时其他三个孩子因不在场而幸免逃过牢狱之灾。

 

  师:是啊,往后抚养三个幼子的重担就全落在妻子那单薄的肩头上了,这个比李大钊大5岁多的乡下女人质朴厚道,深明大义,28年来默默地为他分担了不少苦累忧愁,献出了最深沉、最伟大的爱。眼下她将面临的艰辛就可想而知了……作为丈夫的李大钊怎么忍心把一切都丢给她一人扛呢?此时此刻,李大钊要传递的是——

 

  生:自责、愧疚、感激、深爱、牵挂、眷恋……

 

  师:让我们以朗读的方式,来为李大钊传递深藏在他内心的复杂感情。

 

  (读下面一段话:1、指名有侧重地范读;2、提出情感要求,学生齐声朗读。)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是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 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师:作为父亲与丈夫,李大钊是有责任感的,是深爱着他的家人的,他理当为自己的家庭挑起那份责任。可是,李大钊仅仅是一位父亲,一位丈夫吗?

 

  生:不是。

 

  师:他还是——

 

  生:一名共产党员。

 

  生:一名党的地下工作者。

 

  生:一名领导北京地下党工作的人。

 

  师:说得不错!李大钊还是党的领导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父亲对母亲说的话里读出来的。

 

  师:你很善于揣摩人物的语言。

 

  生:我也知道。我是查阅资料知道的。

 

  师:勤查资料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好方法。

 

  师:作为一位革命者,作为党的领导人,李大钊最后这一望又望出了什么呢?我们先把自己的理解写在稿子上,待会儿交流。

 

  (学生准备充分后组织交流)

 

  生:望出了一个革命者对亲人的嘱托。

 

  师:他想嘱托些什么呢?

 

  生:他想嘱托妻子教育好孩子,让他们长大后像他们的父亲一样为革命工作。

 

  师:他希望革命后继有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