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生成资源成就精彩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集中强调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
  如教学《尊敬普通人》这一课时,我充分地利用了这一动态的生成资源却成就了课堂的精彩。在上节课《杨震暮夜却金》一课,由于临近下课,不由口误把“茂才”这秀才的意思说成了地名,而且出现了两次的错误,却与前面讲到它是一个秀才相矛盾,但我却不自知。下课时,小许同学带着语文书走上来,说:“老师,你前面讲的茂才与后面讲的意思不一样,书上写的是你前面讲的秀才,王密是昌邑的县令。”这时我才知道自己口误,而小许却上课听得很认真,于是我表扬他,并表示老师大意了。到了第二天上课,我必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认错并纠正这一知识点。于是我对同学郑重地道歉:“老师昨天讲得大快了,可能表达错了,竟然把茂才讲成了地方,小许同学告诉老师它的意思是秀才的意思,请同学们记住这一个小知识点,不要像老师大意而弄错了。”小许同学却脸红了,他说:“这是小培告诉我的。”后来我又表扬了小培同学的认真学习态度,然后告诉学生:“这两位同学都很了不起,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说?”一位同学说:“小许同学能够说了老师的错误很了不起,小培同学认真学习也一样很棒。”于是我让同学把掌声送给这位善于分析的同学,并故设问题:“像小许不畏惧老师,尊重知识,小培认真对待知识,也值得老师尊敬他们。我觉得还有一个人同样值得尊敬,你觉得她是谁?”教室里一阵安静,小张举手说:“我觉得老师也很伟大,课讲错了却能够向我们承认并重新给我们讲解,这也是高尚的。”于是我充分地肯定了这位同学的说法,并揭题:“生活中并不只有伟大的人才高尚,这些普通人身上同样具有高尚的品质。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尊敬普通人》。”
  接着在理解课文时,同学交流自己理解的普通人的高尚之处时,对于“那个敢指出领导题字错误的人”的伟大时,学生能够借助课前的小插曲理解,并提练出这种尊重知识,不畏惧上级的人也是高尚的。最后在进行课堂小练笔时,平时那几个总不知如何下笔的同学却这样写道:上课认真听讲,把知识记在脑中的学生;讲错知识能够大方地向学生承认的老师;做错了事却不怕丢了面子,勇于认借的人……
  我想,课堂要生成精彩,往往那些不为人注意的小事是一大资源。有时,老师或学生也是课堂的资源之一,特别是老师能够直面自己的错误或大胆地运用这令自身尴尬的小事,也可能成就课堂中的精彩。其实要成就一节课的精彩,关键是教师如何鉴别、重组各种资源,让这生成变成有效的课堂资源。新课程追求这种生成性课堂教学形态,它完全是在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或师生对话、思维碰撞中随机产生的。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学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上涌动着,它是一种纯真的课堂,是学生本我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