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出塞》的教学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一妙,妙在导想,以一组边塞诗拉开解读的帷幕,创设意境,形成具象,走进古战场,感受征人苦。以诗解诗,创境导想,妙!
  二妙,妙在导读。有情有境有意有味。导读的艺术是我们都应该追求的:
  “——这是叙事,告诉我们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该怎样读呢?(凝重)
  ——从这句诗中,你还读到了什么?(同情征人)该怎样读呢?(同情)
  ——这是怎样的一种同情呢?诗人看到了什么?
  :无数生命的死去,感叹生命的卑微……读
  :失去亲人的悲痛,感叹人生的无奈……读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
  ——指导读”
  三妙,妙在导思。“你认为有李广将军在,战争就可以平息吗?就会有和平吗?”问得好,问得妙,所谓深入地解读文本,就要教师善问,问在关键处,方能让学生有效思考,感悟。
  工具性与人文性在这一设计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学之后,学生一定收获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