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芦笛》教学参考

鄂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强强来到爷爷的小闸屋,在大海狂怒的夜晚,他非常恐惧,听到爷爷的芦笛声后变得勇敢的事。
  课文先讲在强强的记忆中,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儿的地方。踩在脚下的是“碧蓝碧蓝的海水”,“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翔”,星星“映在海水里,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更有趣的是“海边长着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苇叶折成芦笛,吹奏起来“曲调是那样婉转悠扬”。第1自然段最后的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有趣的事物。
  接着,课文讲强强和爷爷来到芦苇丛,爷爷做了一支芦笛,清脆的芦笛声招引来好些海鸟。
  课文的第7至第10自然段讲在大海狂怒的夜晚,强强惊恐万分。夜晚,大海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在窗户上”,说明浪大;“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可见风猛。“这小屋好似一艘在波峰浪谷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这句话,用打比方的方法,突出了小屋危险的处境。此时的强强,惊恐万分:“裹着被子,蜷缩一团”;“大声呼喊”,听不到任何回答;“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强强焦急地去找爷爷,他“哆嗦着下了床”,可是风浪很大,外面又黑,他“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
  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主要讲强强听到了爷爷的芦笛声后,变得勇敢起来。强强听到芦笛声后,“情不自禁地大喊”,这次大喊是惊喜的表现。爷爷“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他觉得自己变得勇敢起来”,还想起爷爷平时爱说的一句话:“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强强听到爷爷的芦笛声后为什么会变得勇敢呢?一是想到爷爷要回来了,二是想到在这大海狂怒的夜晚,爷爷勇敢地出去查看潮汛,还这么乐观,强强获得了勇气,变得坚强了。“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字面上的意思是:生长在海边的孩子,不在风浪中锻炼就长不健壮。这句话的含义是:人只有从小经受磨炼,才能变得坚强。爷爷说这话的用意就是要让强强从小接受磨炼,成为意志坚强的人。
  这篇课文叙事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描写自然环境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3.会认“闸、撼、颠、簸、哆、嗦”等6个生字。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理解强强的爷爷平时爱说的那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和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可搜集一些表现大海波浪滔天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2.本课要求会认6个生字。“闸”字是翘舌音,“嗦”字是平舌音,在“哆嗦”一词中读轻声。“撼、颠、簸”3个字字形较复杂,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自己想办法识记。
  3.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要注重学生自主阅读,自行探究,自我体验。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后,再引导学生体会大海狂怒的情景和强强内心的恐惧。指导学生通过找画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借助想象,互相交流讨论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4强强听到爷爷的芦笛声后,为什么变得勇敢起来?这个问题可组织课堂讨论。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再作小结。
  5引导学生体会“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充分启发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理解,让学生懂得人只有从小经受磨炼,才能变得坚强的道理,并教育学生在恶劣的环境里,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6课文中有些句子写得生动形象,可让学生摘抄下来。
  7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教学资料
  1.词语解释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葱茏:(草木)青翠茂盛。
  温馨:温暖芳香。
  潮汛:每年定期出现的大潮。
  摇撼:摇动(树木、建筑物等)。
  颠簸:上下摇晃。
  蜷缩:蜷曲而收缩。
  哆嗦:由于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颤动。
  蒙眬: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恐惧:惧怕。
  婉转悠扬:鸣声悠扬动听。
  2.课外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四年级下册)中的《父亲的菜园》和《严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