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教学预设

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晚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王昌龄《塞下曲》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唐·李颀《古意》
     如此残酷的战争,如此荒凉的境地,如此寂寞的生活,战士们怎能不盼望着春天早日到来,盼望回家的日子早日到来!
   7、感悟“杨柳”的另一种含义。
     如果诗歌仅止于此,就没有多大特色。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还有它的特别之处,那就是一语双关。杨柳,在这里又指《折杨柳》曲子。
     师:羌笛何须怨杨柳,其实,杨柳在这里又有另外一层意思。你想知道吗?战士吹奏的是古代《折杨柳》曲子。课件出示:折柳送别的习俗。并出示跟杨柳有关的一些诗句。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原来古人有个习惯,即是常用谐音来寓意。“柳”与“留”同音,因此,借杨柳表示挽留的意思(古人所谓的杨和柳其实是一种植物)自汉代以来,人们送别亲朋好友,爱折柳相赠,到唐代已极为流行。“折柳”便成为赠别或送别的代称。
     在古诗中,有许多诗句都提到了折柳风俗。(播放《阳关三叠》)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
     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唐 杨巨源《和练秀才杨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师:在这荒凉的玉门关外,在这寂寞的寒冬夜里,回忆起与亲人朋友的话别,无限愁思犹如大海波涛,汹涌而来。俗话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如今,只有把满腔的愁绪和相思,寄托在凄切的羌笛上,吹奏起令人伤感的《折杨柳》曲子。――读(教师指后两句诗)
  8、整体读古诗。
    师:茫茫的戈壁,孤独的边塞,凄切的羌笛,无穷的痛苦。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诗人发出了震憾人心的呼喊――读――“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四):两地亲情笛声传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1、征人思亲人(配悲伤的乐曲):
      如果他是已经结婚的战士,他有什么心里话要对妻子倾诉?如果他家有老母,他将如何对母亲说?如果他已经有了孩子,他又会对孩子怎么说?请你任选一种角色,说说战士的心里话。
      亲人们能听到他的诉说吗?只好把滔滔的思念寄托在凄切的羌笛声里,回忆那依依惜别的情景!
    2、亲人思征人(配伤感的乐曲):
     课件出示:明月千里寄相思。远在家乡的亲人也一定在思念着长年在外的战士。此刻,他的妻子遥望着远方,会怎样思念着他?年迈的母亲坐在昏黄的油灯下又怎样惦记着他?他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牵着父亲的手,又有什么话想对爸爸说?请你任选一种或几种角色,写下来。
     (如果此刻,你就是那小男孩,你最想对爸爸说些什么?)
     依次交流妻子思念丈夫,老母惦记儿子,孩子相信父亲的情景。
     (适时穿插:“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年轻的妻子因思念丈夫而伤心欲绝,丈夫却只能在边关频频回头望着家乡而不能回家!
  三、结课升华――拥抱和平。
    连年的战争,长年的戍边,毁掉了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战争带给人们多少苦难啊!让我们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让天下所有的家庭拥有幸福的生活!
    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出示课件)

  (本堂课在诸暨实验小学和绍兴县实验小学公开展示,效果非常理想,曾使在场好些师生落泪。其实,对课的钻研真的很不够,上的课也少。课上的少,积累就少,课也就更上不好。熟能生巧,我想真应该多上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