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之二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习细节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品读语言文字,体会“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视频导入,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2、揭题。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4、质疑。
     师:走进四川,走近汶川。
  二、初读课文。
   1、读通课文,理清脉络。
   2、带着疑问,品读课文。
  三、初步理解课文。
   1、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找出文中的相关内容。
   2、指明说。
   3、反复品读。
   4、师小结:
   5、人们是如何赞颂谭千秋老师的?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四、小结。
    “大音希声,大爱无痕”的谭千秋老师——
    生: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高尚的师德教义、伟大的血肉之躯,谭千秋老师——
    生: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顽强的斗争精神,人性的光辉,谭千秋老师——
    生: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五、小练习。
    谭老师,您是_________________
  六、拓展。
   1、汶川大地震英雄教师事迹
    “折翅雄鹰”双“翼”护佑两学生的汶川县映秀中心小学教师——张米亚
    用身体为孩子挡住水泥板的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教师——翟万容
    舍身救出十余名学生的什邡市师古镇中心小学教师——袁文婷
   2、给灾区的同学写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