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语言文字 培养感悟能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问题提出】
  感悟能力,是指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能力。感悟能力是学生的一种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阅读教学精读阶段的重要目标。一个人的感悟能力并非天生的,是后天可以培养的。那么,作为语文老师应从哪些途径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呢?单从阅读课来说,学生要进入美妙的阅读“佳境”,须“悟文”,须“入情”,须“传声”,因为文美感目,情美感心,声美感耳。叶兆芬老师的这节《青海高原一株柳》,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案例描述】
  在这堂课上,叶老师以“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为主线贯穿全文,以“撑立”一词为切口,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研读文本。
  课一开始,问学生: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随即板书“神奇”,引读第二自然段。紧接着就请同学们亲眼目睹这株柳树,看看这是一株怎样“神奇”的柳树?师:想见见这株柳树吗?(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这一段作者直接描写了这株柳树的形象,请同学们认真默读,去感受文字背后的这株柳树。把你认为能体现柳树神奇的词句画下来,写上感受。
  学生默读,画上词句,写上自己的体会。
  汇报“两合抱粗”那一句时,教师和学生一同用肢体演示。“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汇报“铁锭”一句时,教师让孩子们讲一讲柔柳与高原柳的区别,还将高原柳叶子绿得苍郁、深沉与平时的柳树叶子对比,说明高原柳的神奇。
  在理解柳树顽强非凡的生命力的时候,紧紧抓住“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然后非常自然地回到第二、三两段中写这株柳树的生长环境。让学生从这样的句子中感悟高原环境的苍茫、恶劣和望而生畏;感受高原柳的神奇与坚强,给人以强大的心灵震撼!当学生说出这是一种环境衬托的写作手法后,让学生明白:这株柳树以顽强的生命力长得那样高大、那样粗壮,这就是“撑立”!
  用“这样一株神奇的柳树仅仅是指它样子的神奇吗?”过渡到第六、七小节,师:默读六、七两个自然段,把能够看出这株柳树撑立得不容易的词划下来用心体会。当学生对“在两个季节不下过一滴雨、最冷时候零下几十度,只有这株柳树留下来”不断唏嘘之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读到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特别强烈?”教学中,教师抓住“经受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用了几个“多少”,几个“又”,来说明这是一种怎样的“撑立”。
  在学生对高原柳由衷敬佩之时,教师安排读让学生品味高原柳顽强地撑立,感悟它生命的神奇与壮美!
  【案例评析】
  叶老师把切入点放在了“为什么说这株柳树是‘神奇’的?”这条明线上面,引导学生从“柳树的样子”和“柳树的成长历程”两个大方面着手,再通过对每个段落中的重点词句的深入体会、挖掘作者的情感深化这条潜藏于文本的暗线,进而去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去感悟不抱怨命运,以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人生哲理,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
  课上,紧紧抓住孩子们的情感,让他们入境悟情,体察文字的灵魂。课上,能引领学生抓住作品中柳树最吸引人的魅力,在反复比较、多元想象中品读,使学生读懂这株神奇的柳树,这株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读懂了作者要告诉我们的这种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
  一次次读,一次次悟,在品读感悟中达到情感上一步一步的提升,还学习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如果我们老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这种能力的训练,何愁他们的感悟能力提不高呢?何愁激发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