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二

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张家港市教育局教研室 钱爱萍




                    优秀老师要有文化素养圈
                       陶继新

  钱爱萍老师已经十年没有上课,身为教研员的她,今天敢于在这么大的场合出课,不仅需要胆识,更需要文化底蕴。她的这节课,几乎是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中使我们领略其中的悲剧之美的。
  上课伊始,她就让学生寻找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我认为这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她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思考,但学生的学生过程并非信马由缰,而是在她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引向深入的。
  课堂上,钱老师突出了“大年夜”这个特殊的时段,因为它在课文中的位置举足轻重,这恰恰是前面两位老师所忽略的。突出人们在大年夜时的庆贺与温暖,反衬卖火柴的小女孩悲剧的深层内涵。一个学生说:“奶奶、妈妈不在了,回去爸爸要打她,回家是爸爸打,躲到哪里都是苦难。”如果说家是美丽的港湾,大年夜的家就更是孩子最美丽的归宿。可是,这个小女孩无家可归,她就在大年夜死去了。老师问为什么会出现圣诞树?她想得到新年的礼物,等等。现实中她能得到吗?都没有得到。越得不到越痛苦。一个人生不如死的时候才要摆脱。
  这个时候,老师又设计了一个很好的教学环节:“如果是你,会写怎样的结局呢?”所以学生写了很多,有说和妈妈、奶奶在一起,有说到没有痛苦没有饥饿的地方,她摆脱了现实的痛苦,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这时钱老师说,钱老师也写了一段话,进而读给学生听。她问学生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触?有的学生回答说很揪心,有的学生说上天对她很不公平,有的小朋友则感到很惋惜等。钱老师作以精彩的点评之后说,小女孩为自己的的生命画了个句号。最后,钱老师说:“让我们随着音乐声站起立,一起来读这段话。”这个时候,学生的感情已经融入课文之中,为卖火柴的小女孩而悲而叹。
  不管是孩子写的结尾,还是钱老师写的结尾,都没有安徒生写的结尾好。为什么会是这样啊?钱老师说得好:“这是个悲剧。”从美学的范畴,鲁迅先生给悲剧下过定义:“悲剧是将人性中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你看。”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便是通过其生命的毁灭来引起人们心灵的强烈震撼的,这就是悲剧所产生的效果。如果钱老师结合着悲剧的意蕴,再深化一点的话,则可以“更上一层楼”;因为钱老师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文学素养和美学素养。
  我认为,教师的教学之所以能够抵达高层境界,大抵都经由了一个“功夫在诗外”的读书过程。为什么钱老师十年没教书,现在一教就能如此地出神入化?这源自她的良好的文化素养,她一定读过很多好书,而且是超越教材文本之外的好书。不然,她就不会有如此的文化底气。尽管她最后的教学过程收得有些匆忙,没有谈出卖火柴的小女孩死去是真正意义上的悲剧,但最后的“全体起立”之后,仍然有一种余音袅袅,不绝于耳的感觉。
  一个优秀的老师,不单单关注对教材、文本下了多大功夫,还要关注这个老师在教材、文本之外有多大的文化素养圈。如果有一个更大的文化素养圈,你就会在教任何课的时候都可以游刃有余。这就是文化的魅力。么是文化,就是把人“文”化,如果经典文化内化到教师的心里,外化出来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所以,那些在教学方法技巧上面徘徊的人,永远走不到高层境界;因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数老师的教学还是停留在“器”层次,没有走进到“道”的层面。
  钱老师的这节谭有没有失误?也是有的。她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表达读了这个童话的感受时,板书的是“可怜和悲惨”。我认为有个孩子说得非常漂亮,她说“凄美动人”,如果用“凄美动人”换上“悲惨可怜”也许更好些,尊重了孩子的选择,而且也更切合文意。因为这个小女孩的确是太美了,但如此美丽的女孩却走向了死亡。所以用“凄美动人”比“悲惨可怜”更好些。另外,老师的体态语言在教学中也很重要。从整体来看,钱老师的体态语言是非常好的,起到了口头语言达不到的效果;但是个别地方有些过,孔子说:“过犹不及”,建议钱老师乍看录像,以后适当注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