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二

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这是一篇回忆的文章,读: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怀。萧红。
   3、还记得萧红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写了什么吗?
    师:板书:人、事。
    文章除了写人,写事以外还写了什么?
    生:倭瓜、黄瓜
    师板书:物。
    生:蝴蝶、蚂蚱。
  二、精读课文
  1、其实,园子里的这些人、事、物构成了萧红的童年生活,萧红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呢?默读课文。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想好了写在题目的旁边。
  2、指名答。
  生:快乐指名上台板书。
  生:无忧无虑
  生:自由自在
  生:无拘无束
  生:趣味无穷
  欢乐。
  师:对不起,跟快乐差不多,就不让你写了。
  3、看来同学们,真是萧红的知音啊,看来她的童年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趣味无穷的。这一切发生在哪里啊?
  生:祖父的园子里。
  师:是啊,这一切都流淌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趣味无穷的情趣。作者是怎样用文字将趣味无穷、无忧无虑的情趣表现出来的呢,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用你的心去感受,用你的方式去阅读。你可以作批注。
  生默读课文,思考。
  4、你想用什么方式交流,就怎样交流;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你想读什么,就读什么?
  生:锄头……。
  生:拔草……,体会出祖孙二人的美好感情。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也关注这句话的?
  生:萧红很调皮。
  师:这两句话非常的独特,独特在哪里?
  生:像排比。
  师生,引读。追问:独特在哪里?
  师:句子两两相对,变化的只是人称。这样的句子看起来怎样?很对称。
  读起来怎么样?
  指名读。
  琅琅上口。
  师:背后藏着许多情趣,独特的语言看出独特的情趣。齐读。
  生: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感受出了自由。
  生:用一连串地拟人,写出作者的对童年的回忆还是那么美好。
  生: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发现跟前面一样,也是用重复,都有愿意,来表现作者的自由。
  齐读。
  师:这是园子里的物的自由,看看前文还有没有让你感到有趣的地方?
  生:不搬菜种没有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指名读。
  生:锄头乱勾……看出天真。
  生:乱字看出了萧红的天真可爱。
  师:读书就要这样,去发现一些关键词。
  生:我关注了爬。
  师:齐读课文。
  生:蝴蝶、蜻蜓、蚂蚱……感受到动物多而自豪。
  师:自豪能不能换一种说法?
  生:动物可爱,作者观察很仔细。
  师:前面还有不好看的?为什么要写不好看的。从哪个词看出来:样样都有。
  齐读这段话。
  师:我再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读得好玩一点。
  师:这是园子里的动物,让我们感到有趣。还从哪感受到的?
  生:祖父虽然教我,可我并不细看……看出萧红她并不是真的想去认识,而是为了去感受趣。
  师:你觉得这段有什么特别。
  生:有三个又字。
  生: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跑了几步又去做别的了。很自由。
  师:前面祖父教我分辨认识狗尾草的方法,也很有趣。
  生:祖父很爱他。很耐心地教育我。
  师:还有一个地方,你们关注到了没有,还有一个神情?
  生:祖父的笑。
  师:有几个笑,这三个笑看出什么?
  生:衬托出萧红的调皮。
  生:祖父的爱。
  师:从抛看出萧红的自由自在,从笑看出祖父的浓浓的爱。
  学生分角色读萧红和祖父的话。
  齐读“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跑了几步又去做别的了”这段。
  师:你还关注到了什么?
  生:浇菜。
  师:你觉得好玩吗?能加上动作来读吗?
  再请一位男生读。
  师:作者就是用这样的动作,这样的语言,将作者浇菜的情形写出来。
  师:让我们再回到第四自然段,你就会有新的发现。
  指名读。
  生:读出喜爱。
  师:作者虽然在写,其实在写什么?
  师:眼花了,就不看……这样的句式在萧红的呼兰河传里,有。这样的句式,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齐读。
  师:作者是借景抒情,她已经分不清哪个是人,哪个是物了。
  指名读:花开了,就像话睡醒了?将花换成我读读好吗?你感受到了自由了吗?
  鸟飞了……虫子……,
  齐读:一切都活了……
  同法读:黄瓜、玉米……
  师:同学们,这就是无忧无虑,情景交融。
  再读课题。
  推荐阅读:《呼兰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