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园子》片断欣赏

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今年暑假,在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学院和北京东方北师教育培训中心主办的“青岛·海之韵‘智慧的课堂,生命的语文’教学研讨会”上,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萧红回忆童年的一篇文章,讲述了儿时的她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快乐的生活。在课堂上,薛老师语言幽默,语调舒缓,紧紧抓住课文本体中的词句,从容地引导学生走进萧红的内心世界。下面,我将我记录的点滴片断与大家分享。

  一、在看似平常的文字中领悟不平常的意味。
  在引导学生揣摩语言,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时,薛老师是这样设计的:
  师: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说话突出“就”字)
  生:我就拔草。
  师:祖父浇水呢?
  生:我就浇水。
  师:祖父抽烟呢?
  生笑,听课老师笑。
  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生1:我感受到她生活的自由自在。
  生2:我感受到她生活得无拘无束。
  师:如果祖父干什么,你就干什么,那么,你是祖父的——
  生1:我就是祖父的小尾巴。
  生2:我就是祖父的影子。
  师:这说明什么?
  生:“我”与祖父的关系十分亲密。
  只一个“就”字,薛老师就能引导学生体会出作者生活的自由快乐,足以看出他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超凡,值得老师们学习他这种逐字逐句揣摩的精神。

  二、联系自己的生活对比感悟
  薛老师在引导学生领悟园子里的花草昆虫带给作者快乐之后,并没有停留在这一表层的认识,他继续追问:
  师:到底是谁带给她真正的快乐呢?同学们请看,她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时,祖父的反应是什么?
  生:祖父大笑。
  师:假如你把家里的庄稼锄了,你的父母会有什么反应?
  生1:他们会说我。
  师:那是肯定的。
  生2:他们可能会骂我。
  师:那很有可能。
  生3:他们可能会打我。
  师: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听课老师笑了。
  师:祖父的笑中包含着什么?
  生1:祖父的笑中包含着爱。
  生2:祖父的笑中包含着宽容。
  师:正是慈爱、宽容的祖父才带给了作者童年真正的快乐。
  是呀,花草昆虫虽然可爱,但是,如果没有人为的营造一个宽松的生活氛围,这些物又怎么能让人感到快乐呢?

  三、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师:作者仅仅是在写这些花草、蔬果、虫鸟活了、自由了吗?她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她想告诉我们她自己也很自由,很快活。
  师:对了。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有这种体会。当我们心情高兴时,我们听到鸟儿的叫声是在唱歌。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听到鸟的叫声可能就是噪音。这种表达方法就是“借物抒情”。(板书)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高年级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到,在阅读叙事性作品时,要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即在阅读时,不但要知道作者写了什么,还要知道他是怎么写的。薛老师就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借花草、蔬果、虫鸟的快乐,表达自己的自由快乐的这种“借物抒情”的表达手法。
  当我惊讶于名师大家在课堂上那种从容自如的风范时,我想起了著名特级教师张光璎说的话:“优秀教师精彩的后面是广读博览+辛勤耕耘+独立思考+汗水泪水,是多年的‘厚积’换来今天的‘薄发’”。愿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