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花园》教学设计之三

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2课《我和祖父的花园》
  设计理念:
    课文《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主要写了“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示了“我”的好奇、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小朋友的生活,容易引起同学的共鸣。
    题目中最核心的词语是“花园”。是花园给了萧红自由欢乐、幸福的童年,是花园承载了祖父和萧红纯洁、亲密而浓厚的亲情之美。作者萧红在二十九岁回忆故乡的园子时,仍备感亲切与温暖,那花园是她一生难以忘怀的最温馨的家。教学中我紧扣“花园”展开教学。课始,以“园子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花园?”为引子导入课堂教学,一下子把同学带进了萧红童年时代的那个动人的生活环境。文章中洋溢着童真童趣,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可以感受到“我”童年在这座花园中生活的有趣、快乐。抓住文本中既能拨动学生情感心弦,又能引发言语表达的生长点,让文本“立”起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像、言说,走向言语与精神的共同成长。文中祖父的“笑”等细节颇耐人寻味,引导学生想像人物真实的心境,推敲、琢磨,紧紧围绕文本文字形成理解的波澜。情动而辞发,在语言练习中,走进人物的内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感悟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2. 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内容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
    查找萧红的资料,以及《呼兰河传》的原文。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引出“花园”。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著名的女作家?今天,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位女作家,她叫萧红。通过预习,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为了上好这堂课,老师读了些资料,想告诉你们:
    萧红是个苦孩子,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因她是女孩不喜欢;后妈也不爱她;祖母特别爱清洁不喜欢小孩子闹腾;唯有祖父,年迈的祖父疼爱她。每当萧红挨了打,祖父就用粗糙的手抚摩着,说:“长大了就好了!”祖父的爱温暖了萧红的童年。尤其是祖父的那座花园,更是令作者魂牵梦绕……
    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祖父的这座花园!(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教学名著,我的定位在通过课文的学习,为同学打开一扇窗户,以此走近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感觉她和祖父的一段亲情,知道一篇名著《呼兰河传》,通过对萧红的生活经历,引起学生的学习课文的兴趣,水到渠成的感受萧红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感受“花园”。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看准字形,读准字音,尽量做到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花园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花园?”
   3、是呀,这一老一小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如果老师要在“花园”的前面加上一个形容词,它是一座怎样的花园呢?你从哪感受到的?请同学们找出有关段落去找一找、读一读。
    【教学中我紧扣“花园”展开教学。初读课文时,以“花园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花园”为引子,一下子把同学带进了萧红童年时代的那个动人的生活环境。使同学们能够自然而然的用书中的词语找到这是一个“自由自在”的花园,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花园,是一个“美丽神奇”的花园,达到初步感受“花园”的目的】
  三、研读课文,品味“花园”。
    祖父的花园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它给萧红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这是一座充满了“欢声笑语”的花园;一座“美丽神奇”的花园;一座“自由自在”的花园。
  (一)体会花园的“美丽神奇”。
   1、出示:第3自然段。大家一起读:我家有一个大园子……
     读了这段,你们脑海里蹦出了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园子?为什么想到这个词?
     ——美丽神奇。(花园很大,可以种花草,种树木,种蔬菜,甚至种粮食,很开阔,活动空间很大。动物、植物样样都有,花香菜香,引来了这些飞舞的小精灵,使得园子充满生机,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2、我们边读边想象,仿佛走进园子,看到了蜂飞蝶舞。这真是一个好大、好多、好看、好玩的花园,充满了美丽神奇的花园。
   3、再读读,把自己读进园子里去。进园子了吗?没进的同学再读,一定要自己读进园子里去。
   【学习第三自然段,重在体会园子的特点:大、样样都有,同时感觉作者对童年生活环境的怀念和喜爱之情。】
  (二)体会花园的“欢声笑语”。
   1、自由读读课文4—14自然段,看看我在花园里做了哪些充满了欢声笑语的事?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呢?划出有关词句,用心读一读,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讨论。
    老师发现,好多同学读着读着,脸上就笑微微的了。你看到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
    重点抓住以下几件趣事
   (1)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你体会到什么?淘气、调皮。特别从哪个词体会到?有时不但菜种被我踢飞了,甚至连鞋子也跟着一起踢飞了。
     通过男女生分读体会我和祖父的亲密。
   (2)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是不是特有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体会天真,傻的可爱)
   (3)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一片狗尾草时,他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祖父虽然教我,可我并不仔细看。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边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联系“小猫钓鱼”“小猴子下山”体会有趣,你讨厌她吗?)
   (4)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指导朗读,“下雨了!下雨了!”体会快乐。你又看到怎样的情景?可她还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这部分的学习重在体会童趣,感觉小萧红快乐的心灵,感受祖孙两人深厚的、没有隔阂的亲情挚爱。使同学们的情绪达到高潮,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再次读这一段,感觉另一番情趣,他们会与作者共鸣,仿佛自己也成为了花园中的一部分,情不自禁为萧红和祖父的这份纯洁亲情而感动。】
  (三)体会花园的“自由自在”。
   1、出示:15自然段“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一切都活了,……”花活了吗?怎么活?鸟活了吗?怎么活?虫子活了吗?怎么活?这个“活”怎么理解?(有生命力,充满生机)
   2、倭瓜怎么活?黄瓜怎么活?玉米怎么活?
     植物在祖父的伺弄下长得多好啊!这个“活”还有长势旺盛的意思。
   3、这个“活”还有什么意思?蝴蝶……(引读)自由啊!随性啊!
     只有天空蓝悠悠的……(悠闲惬意)
   4、谁来读读,读出那个活劲!
    (1)生自由练读,读出自由自在的活劲儿来。
    (2)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一评。
    (3)四个小组分别赛读“倭瓜”、“黄瓜”、“玉米”、“蝴蝶”四个部分。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根据课文内容实际,同学采用自身喜欢的读书方式),引导同学从字里行间悟出趣、悟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