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材解读之三

语文A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那多姿多彩的菊花就象征着人生百态——或淡雅、或深沉、或热烈激情,或圣洁、崇高,但不管哪一种都应该活出一种姿态,活出自己的滋味,活出自己的个性,活出自己的尊严,活出自己的价值!绽放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花!
  而那萧瑟的秋风不正象征着人生挫折与磨难吗?由此他也懂得了作人应该像菊花那样,不管经历多少风雨打击,都应笑对人生,珍爱生命!对生活充满信心,对磨难坚忍不拔。他正是如菊花一样,泼泼洒洒地开出了自己的烂漫之花!
  33年间史铁生懂得了应该怎样用行动履行母亲“好好儿活”的诺言!
  “一切景语皆情语”,菊花依旧,慈母却不在,睹物思亲,怎能不伤怀?无尽的怀念,怀念秋天的菊花,就是怀念母亲,怀念母亲和他渡过的美好时光。怀念母亲的好好儿活……菊花中有母亲的音容笑貌,菊花中有母亲的殷切嘱托......结尾这段对于菊花的描写恰到好处地点出文题——秋天的怀念。
  同样是写秋,此处同前文中一处景物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绚丽多彩,五彩缤纷的菊花怀念展现秋天美丽的一面,也象征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这两次写景的对比,流露出史铁生心境的变化,对生活态度的改变。而这一切的转变均来自于伟大的母爱。
  对景物描写对比分析之后,要进行朗读的指导,突出人物不同的心境。
  (五)抓住四个省略号,深入体悟人物心情。
  文中出现四个省略号,第一处: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表示重复语言的省略。(前边有了讲述,这里不再赘述。)指导朗读时,要让学生带点哭腔为好。第二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一方面表达了母亲过分的快乐,另一方面更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已经无所不在,竟然连在说话方面的用词都注意到了,所谓“爱之深”。在指导朗读时要让学生带着高兴的语气读出话说一半突然停止的感觉。第三处: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表示话未说完。这既是母亲临终前的牵挂,更是母亲对邻居们的重托,从而更体现出了母爱的伟大。要让学生读出母亲心事重重、临终托孤时请求的语气。第四处: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表示语义未尽。既是我和妹妹对母亲的深深怀念,更表示出我和妹妹懂得了母亲话语的深意,已经领会了人生的真谛。要读出作者坚定的态度来。
  四、拓展推荐书目:《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
  五、习题解读:
  (一)思考与交流
  第1题:课文中说“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请举出文中的事例来说明。主要参见课文第1自然段:“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生命劲!’”
  第2题:请结合课文中相关的语句来体会,“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说的时候应抓住“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尽量说得详细一些。可得出结论:“母亲”是怎样对“我”的关心主要体现在四件小事上。(1)“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2)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4)母亲的临终嘱托。让学生透过这几件小事概括出母亲的爱是体贴入微的,无私的,伟大的爱。
  第3题: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四个省略号所表达的意思,并试着说一说省略的内容。(前面已有交代。)
  (二)拓展与应用:你想对课文中的母亲“我”和妹妹说点什么?
  母亲:你是一个伟大的,坚强的,无私的母亲。
  “我”:你要坚强起来,好好活下去。
  妹妹: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