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研究的“时间”

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教例】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蒙蒙细雨》
  师:同学们,在这个细雨蒙蒙的早晨,妈妈在“家”和“学校”之间走了几次?
  生:三次。
  师:每一次走所花的时间都一样吗?
  学生的交流有争议,教师在“→”上划上3个“?”。
  板书如下:
  师:同学们,有句话叫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文章反反复复地读,疑问便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学生边读边思考,然后参与小组讨论。
  师:(指着板书)同学们,这3个疑问都解决了吗?(先说第一次,再说另外两次)交流后板书:
  师:妈妈患有肾炎,身体不好,从“家”到“学校”走了3次,怎么会越走越快了呢?
  生:天下起了雨,妈妈既没有带雨衣,也没有带雨伞,一定比平时快一点。
  生:妈妈忘记带蓝制服,心里很着急,就加快了脚步。
  生:“马上要上课了”,说明时间很紧了,“妈妈小跑起来”,说明妈妈加快了速度。
  ……
  师: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生:妈妈一心为学生,时刻替学生着想。
  师:同学们,课文中的妈妈是一位普通的母亲,也是一位普通的老师。在这个细雨蒙蒙的早晨,为了一件蓝制服,为了一句承诺的话,为了一名参加歌咏比赛的学生,她不顾自己虚弱的身体,冒着蒙蒙细雨,在“家”和“学校”之间走了三次!这是一位多么可亲可敬的老师啊!

  【评析】
   妈妈“一心为学生”的春蚕般的无私奉献精神就体现在这三次路中!“妈妈每一次走所花的时间都一样吗?”这是本课研读的主题,看似简单,却有难度,因为课文中并没有直接地告诉我们每一次用了多长时间,学生必须深入研读课文,提取“隐信息”才能搞清楚。为什么妈妈一次比一次快?理由有很多,但最根本的理由是“妈妈一心为学生”,这样的设计处理较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难点,可以说是“别出心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