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小溪》教学设计之二

苏教版中学语文九年级上册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九年级语文教案课件/2022-02-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学目标】
   1.学习如何运用白描和拟人的手法来描绘小溪与森林的各种意象。
   2.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学习本文情景交融、一气呵成的写作特色。
   3.理解领悟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理解作者的人生信念。
  【教学重难点】
   1.如何理解小溪与其他各种意象的象征意义。在反复诵读中,能够重点领略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和大自然意象的含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理解作者的人生信念。
   2.重点领略大自然的纷繁多样和小溪所显示的生命力。如何理解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生理想与追求。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画面,激情导入
    (播放有关小溪的画面。)
    自然界中的一切无不都在向我们预示着什么:高山无语,显示出自己的沉稳伟岸;碧海扬波,显示出自己的磅礴浩大;流云变迁,显示出自己的纷繁多样。大家看看画面上的小溪,脉脉细流,无声无息,却一往无前,这是不是也象征着一种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前苏联作家普里什文的一篇诗体随笔——《林中小溪》,看看在作者的笔下,小溪又象征着什么。
  二、简介作者,了解文体
    (学生交流课前预习,介绍作者。)
    教师补充:
    米哈依尔·米哈依洛维奇·普里什文(1873—1954),前苏联作家。1897年因参加马克思革命小组活动被捕入狱。刑满后,去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农艺,学成后归国,在莫斯科附近当农艺师,写过《大田作物与蔬菜作物的马铃薯》等专业著作。1907年,发表文学处女作《在鸟不受惊的地方》一举成名。他的作品主要是通过对大自然的诗一般的感受,展示人的精神生活,歌颂人的创造力。主要作品收入《普里什文文集》(八卷本)。
    关于诗体随笔,普里什文发表过自己的见解,他说:“所谓随笔,我们以为是作家以他独特的态度处理他的材料,借以抒发情怀而创作的作品。”
  三、整体感知,梳理归纳
   1.教师配乐朗读,听后学生相互交流,谈谈对本文的感受。
     要求:把自己感兴趣的文句画出来,在书上写出自己的感悟体会。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文中自己认为优美或含义深刻的语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朗读几遍。
   3.请同学来朗诵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评。
     调动学生朗诵热情,边读边评。学生多次朗读,反复吟诵,目的是强化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
   4.梳理,归纳:
     (学生读书、梳理、思考。)
    (1)为什么作者在文中反复提到“障碍”一词?你如何理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找出含有“障碍”一词的句子,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探讨归纳,明确:“障碍”一词借指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溪流前进中有分有合,但始终向着共同目标前进,生活同样也是如此;溪流在前进中越过障碍,要蓄积力量,坚持到底,人生也是如此,要有毅力,对待困难要想方设法地去克服。
    (2)画出文中描写小溪拟人的句子,并思考这象征着什么。
       明确:课文中有很多地方都把小溪当作人来写,比如“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场搏斗中收紧肌肉一样”、“小溪毫不吝啬地将它灌满水,并继续前行,而留下那水塘过它自己的日子”等,这些句子用拟人的手法,把小溪写得很活泼,而且带有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上面的分析,请同学们结合全文来概括一下“小溪”身上所蕴含的精神。
       学生讨论后明确:小溪具有顽强乐观,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4)小溪在林中冲破重重障碍后又奋然前行,这和人生的道路有什么相似之处?
      明确:小溪在与障碍搏斗中创造了时间和生活。人生也是如此,如果平平坦坦,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同样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和时间;溪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创造了美好的生活,我们的人生道路,也如同小溪,在奋斗后也会同样流入心灵的彼岸。
     (5)作者想借小溪在林中冲破重重障碍的描写表达自己的什么人生感悟?
      明确:作者认为生活本身就充满艰难困苦的,每个人都是为战胜困难而生,没有同困难作斗争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
      (学生能说出作者的寓意即可。指导学生在分析语言的含义上联系生活现实。)
    (6)作者除了描写小溪外,还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同桌相互讨论回答,教师补充订正。)
      明确:除小溪外,还写了春花、春草、春芽;还有水上漂浮的云彩和白杨的种子;还有灰雀、燕雀、杜鹃,各种各样的昆虫以及花草树木的混合味,作者把它们当作有感情、有灵魂、有人格精神的人来表现。这些意象描写运用白描的手法,在文中起到一种渲染衬托的作用。
  四、归纳拓展
   1.作者通过对小溪流过森林全程中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的描写,透露了融入自然、亲和自然的感情,表现出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2.课下收集有关普里什文生活和创作经历与作品特点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在上一节课,我们通过研究学习,明白了在普里什文的笔下小溪具备的精神与品质,这一节我们继续来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与了解普里什文的思想世界。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在他的笔下能有这样的人生感悟。
  二、品味感悟
   1.找一找,品一品。
    (1)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画出来,并说出你认为它优美的原因。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肯定学生的发现与感悟。目的是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学习本文朴实无华却充满灵性的语言。
      讨论并明确:本文的语言活泼自然,带有作者的个性特征:第一,带有口语色彩。就像是和你对话似的。比如文章的开头部分,就像是和一个相识已久的朋友谈话,没有一点做作。第二,直接现实性。高尔基说过,普里什文有“一支生花的妙笔,善于将普普通通的词汇灵活地搭配起来进行描写,一切都具有触摸得到的可感性”。比如他写水急,并不满足于湍急、奔流等一类泛泛的字眼,而是把它活化,写它的情态变化,“水遇到一个又一个障碍,却毫不在乎,它只是聚集为一股股水流,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场搏斗中收紧肌肉一样”,先写溪水的心态——满不在乎,再写它的变化,最后再作比拟。第三,睿智、深沉,字里行间不时透露出灵气。
   2.想一想,谈一谈。
    (1)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收集的有关普里什文生活资料,想一想,为什么普里什文的文笔这样清新流畅而又寓含着自然的气息?
    (2)启发学生结合普里什文的生活经历来谈。
       教师点拨后归纳:作为林学家,长期生活在森林里是相当孤独的,但他能够仔细观察生活的原生态,用心与自然对话,在自然中找到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他的语言含着泥土的芳香与自然的气味,令人顿悟,开人心智。
   3.悟一悟,练一练。
    (1)在作者的笔下,小溪已经成为心灵的物化。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世界,选一种物象,写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可自选一种物象,也可参考以下物象:
       大海 高山 沙漠 露水
    (2)学生感悟、练习。
    (3)师生互评。
  三、归纳总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学习到:
    (1)本文情景交融,由景生情,由情而悟,一气呵成,每一种感悟都是由特定的情景暗示出来的。
    (2)语言优美,运用白描的手法,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小溪和森林的赞美。
    (3)表现了作者的人生信念与精神追求。

  【资料宝藏】
  1.鸟兽不惊!普里什文的理想国度
  普里什文(1873-1954)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他是怀有强烈宇宙感的诗人,善于倾听鸟兽之语、草虫之音。1902年,他到俄罗斯北方白海沿岸的密林和沼泽地带进行地理和人文考察,写成随笔集《鸟儿不惊的地方》,细致而生动地描绘了这个地区的自然地貌和人文景观,描述了尚未被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民、渔夫、猎人、妇女和儿童的淳朴生活和风俗习惯,并且寻幽探秘,追寻当地文化和独特的地域文化。《鸟》的成功使普里什文在俄罗斯文坛崭露头角。普里什文不仅把自然与具体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而且第一次把“大地本身”当作“故事的主人公”。在普里什文那里,自然不再仅仅是人生存的外在环境,而是一种深入人的实际生活和具体进行在人内心世界中的过程。普里什文是超前的,在一个以开发自然为基调的时代,他能够抵抗住种种诱惑和压力,使自然成为可以为更多的人所接纳的文化;他试图恢复自然的本来面貌,从而使自然真正成为既诱使人去探究,却又永远无望穷尽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