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之一

苏教版中学语文九年级上册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九年级语文教案课件/2022-02-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3.小说中,新媳妇的话极少,作者用神态描写塑造她的形象。把文中“借被子”和“补衣”两处有关新媳妇的神态描写全划出来,认真品味,领会神态描写的作用。
    有关新媳妇的神态描写:“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她也不作声……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她低着头……那个破洞。”“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缝着那个破洞。”
    这些神态描写表现了新媳妇淳朴和对解放军的深厚感情。
   4.假如小说中写到的百合花被已保留下来,后来又被征集到中国革命博物馆,你能不能为这条来历不平凡的被子,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解说词?试试看,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内容要以说明这条被子的来历为主,可以适当穿插有关人物的描述;可以倒叙,也可以以时间为序进行叙述;语言一定要简洁生动,有一定的抒情性。

              (二)
         学习《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

  一、解题
    本文是茅盾先生的《谈最近的短篇小说》的节录。文章针对茹志鹃的《百合花》作了深入详实的评价,并对分析小说作品指出了正确的方法。
  二、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叙述作品的情节和主题,明确评论的重点。
     第1段先概括情节,然后概括作品“清新、俊逸”的风格。
     第2段明确评论的重点。
    第二部分(第3~5段),分析作品成功地运用细节描写为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服务的特点。
     第3段说明作品通过发展的细节,描写人物的精神风貌和精神世界。
     第4段说明作品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5段说明作品通过细节描写使情节一气贯通。
    第三部分(第6段),概括写阅读作品的感受,并概括作品的特点。
  三、总结课文
    本文通过对《百合花》的深入细致分析,提出了“通过故事发展的细节描写获得人物的印象”,以及细节描写需“自然和巧妙”的观点,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课文虽然是节选的文字,但却有着鲜明的特点:
    1.高度集中的论题。虽然评论的是一篇短篇小说,但六千字的篇幅并不算很短,更何况作品的内涵比较丰富,可圈可点之外很多。茅盾先生紧紧抓住小说评论的两个核心内容——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同时又突出小说最成功的特点——细节描写展开评论,用笔不多,但分析十分透彻。
    2.独到新颖的观点。评论是议论文的一种,议论文都必须有明确的观点;好的评论都应该有独到的见解。在文学创作步入了公式化、概念化、单一化的年代,作者却大胆提出了为许多人所不敢言的观点,不仅表现了作者文学评论方面的极高的素养,也表现了作者不同常人的胆识。
    3.有力的分析论证。文章主要运用列举事例的方法说明自己的见解,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运用小说操作的一些基本原理适当进行理论分析,内容朴实,文风实在。
  四、问题探究
    怎样理解“这篇作品说明,表现上述那样庄严的主题,除了常见的慷慨激昂的笔调,还可以有其他的风格”。
    这句话看起来有点偏离对《百合花》的评论,其实却紧扣评论的对象,是为自己提出对《百合花》的独到见解服务的。“那样”是指上文所说的“反映了解放军的崇高品质”“和人民爱护解放军的真诚”。“慷慨激昂的笔调”是指当时惟一得到承认的笔调,“其他的风格”是指《百合花》这样的“清新、俊逸”的风格。在特定的背景之下,作者这样从大处落笔,正是为文章观点的树立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使得下文的分析说明变得顺理成章。
  五、布置作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