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三秦逐浪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陕西省吴起县近年来加大投入,建设起一批现代化的城乡学校。图为八月二十五日,吴起县第二小学的孩子们在塑胶操场上踢足球。本报记者 柯昌万 摄

 

  ■本报记者 翟博 周飞 柯昌万 柴葳

  金秋时节的黄土高原,天朗气清,秋高气爽。

  地处革命圣地延安的安塞县侯沟门村,到处呈现出一片丰收的景象。安塞是胡锦涛总书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联系点,自从2006年除夕胡锦涛来到侯沟门村和乡亲们一起扭秧歌、过大年以来,这个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一下子名满天下。

  在村委会和村小门前的广场上,胡锦涛总书记给乡亲们的回信内容,被刻在石碑上,立在最显眼的位置。3年前,胡锦涛总书记曾在村小的窑洞教室里亲切地勉励和教导孩子们。如今,走进窑洞教室,琅琅书声依旧。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目光聚焦在年轻的老师身上,专注、有神。据县志记载,安塞人“质朴少文”,然而在这些孩子脸上,“质朴”仍在,“少文”却已悄然无存。

  我们的“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神州行”采访纪行活动,从这里迈出了第一步。

  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关键是要“落实好”

  宝塔耸立,延水东流。

  走在延安这片红色的圣地上,你禁不住浮想联翩。70年前,成千上万的革命青年会聚到这个革命的熔炉接受教育,又从这里走出,走向全国,走向胜利。

  轩辕故里,秦唐气象。

  走在陕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你禁不住思绪万千。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重教兴学源远流长。而今,站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起点,陕西响亮地提出:穷抓教育才能富,富抓教育才能久。

  国家级贫困县、2010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只有3075万元的宁陕,在全国贫困地区率先实现了从学前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为了集中财力,该县规定全县领导干部3年内不得换车,出差住宿费每晚不得超过120元,省下来的钱就用来办教育

  靠石油富起来的吴起,更是“事多先为教育办,有钱先给教育花”。这个当年红军长征时只有7户半人家的地方,如今城镇农村到处建起了现代化的学校。免费义务教育,免费高中教育,免费学前教育,免费职业教育……吴起的孩子不用家长花钱,背个书包就能去上学。

  走在三秦大地上,记者时时刻刻被类似的故事鼓舞着,被陕西人办教育的激情感动着。

  “全国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后,一个最突出的感受,就是各级党委、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理念更加坚定,氛围更加浓厚。”陕西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对记者说。

  优先发展教育,源于对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科学判断。陕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以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为主要内容的西部强省奋斗目标。科教强是经济强、文化强的坚实基础。

  优先发展教育,源于对陕西人民群众期盼的正面回应。陕西省统计局调查显示,38.6%的群众希望增加收入,10.2%的群众希望增加就业。特别是在全省人均生产总值接近4000美元的发展阶段,群众接受良好教育、提升自身素质、改变人生命运的愿望更加强烈。

  在去年12月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说:“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是增强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是满足群众新期盼的必由之路;是建设西部强省的应有之义。”

  新时期,新机遇,新挑战。

  优先发展教育不光是理念,关键要落到实处。特别是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为了贯彻落实好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陕西省省长赵正永提出编制《陕西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意见》。出台“实施意见”而不是“规划纲要”,这在全国为数不多,陕西是第一家。这个两万多字的实施意见,赵正永逐字逐句地修改了5遍。

  编制陕西省的实施意见,省委书记赵乐际明确要求“吃透省情,找准问题,突出重点,制定措施,适度超前”。他说:“大的方面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都说了,我们关键是落实好。”“落实好”三字,成了陕西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重中之重!(下转第六版)

 

上一篇:范仲淹在章丘的那些事儿     下一篇:与时代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