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育心 让每一个生命日日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1-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建立健全管理典章制度,秉承“以人为本,以心育心”理念,让制度成为师生乐行善守的文化;量化评比分为长善、救失两个部分,意在唤醒学生积极的品质,让积极心理成为学生行为的灯塔;班主任梯队建设工程,让教育薪火相传;启动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促进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注重思想政治培养,成立“业余党校”,培养先锋模范青年;心理咨询与塑优,构建学生优秀人格;十中大讲堂,遵循“以心育心、以博启智、以雅塑格”的教育思想,让天光云影陶冶奋斗的情怀;家长学校,加强家校联系,让教育多元化;军训活动,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团训活动,完成了从少年到青年的转变,让军魂永驻;创新设计春季特色运动会,形成快乐、自信、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和班风。

    笔者:教育的核心是课程,主阵地在课堂。学校为什么会提出“高品质心育课堂”的教育构想?是怎样实现心理教育与学校课程的融合的?请您谈一谈。

    于书全:目前的课堂教学暴露出很多突出问题:学科本质与学科文化资源的迷失,教学内在逻辑与活动机制的纠结,教学策略与教学目标之间的错位,教学生成问题的回避忐忑与遗失。这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后果:课程的育人价值可能得不到充分展现,学生的学习活动可能得不到科学规范,学生的思维品质可能得不到深刻历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可能得不到完满提升。

    据此,遵循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改革的时代发展要求,我们选择了符合学校实际、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契合学校办学特色的“高品质心育课堂”的教育构想。其出发点要突出学生主体,变革学习方式;其着力点要改变教学结构,转变师生的角色;其落脚点要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所谓“高品质心育课堂”,具有3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二是注重运用心理教育技术与手段;三是呈现出高品质课堂的特点,即高尚、本真、丰富、灵动,主张问题驱动式教学。

    高品质的心育课堂,是充分关照学生人人发展、全面发展、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是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课堂。我们强调不放弃每个学生,明确教学各环节重点,进行分层教学。坚持务实有效的原则,一切以学生学习的质量、健康快乐成长为宗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我们不只看学生是否积极回答了问题,不只看学生是否在合作交流,不只看学生是否大胆展示成果,我们更要突出学生意识的主体性:是否想学?态度的主体性:是否愿学?思维的主体性:是否真学?行为的主体性:是否能学?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充满好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科学思维”的学堂。

    高品质课堂的根本要求,是彰显育人价值,深掘课程文化,遵循教学规律,强化三维目标,活化教学方式,注重生成创新。课堂教学中,我们选择了认知心理学理论、行为心理学理论和积极心理学理论,以及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和教育学相关理论作为教学的指导性原则,进行认知智力观、情绪智力观和知识智力观“三观教育”,构建“情知课堂”。

    学校立足特色办学的宗旨,依据学生的兴趣、特点,重视课程资源开发,形成了“三三五”校本课程建设方案。即“三观教育”,校本课程要把握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关键因素,构建学生的三种智力观;“三个育人”,要着眼于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充分落实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五小程序”,指抓住小现象,设立小专题,开展小讨论,总结小策略,形成小案例。比如,学科教师可以抓住教学中学生一个“顿悟”的小现象,设置“顿悟”的小专题,进行关于“顿悟”的小讨论,总结“顿悟”的小策略,形成“顿悟”的小案例。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笔者在学校的考察并和于校长的交流中,深切地感受到这所学校真正跳出了应试教育的魔咒,回归了教育的原点,不忘初心,按照教育的本质在做教育,让学生享受到生命成长的喜悦,获得了人生真实的幸福。在这里,学生成绩已是副产品,但恰因其符合了教育规律,学生成绩却更加优秀。随着采访的深入,在笔者心中,这所学校更加开阔、鲜活、俊朗。这所学校的领头人和这个团队对教育深刻的理解、虔诚的教育情怀、开拓性的教育实践以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着实令人敬佩与感动,让我们铭记这所学校——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颗心感染另一颗心。爱是育人的主题,爱要至真至爱;爱也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坚持文化立校,特色兴校,以心理学原理和技术为依托创建学校育人文化,以至真至爱的教育情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提供展望远方、迈向明天的生命时空,让每一个生命日日新,是这所学校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徐春斌/文 王金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