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世界的贡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7-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通讯员 王江伟)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古巴、荷兰、比利时、奥地利、匈牙利、芬兰等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专家学者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了高度肯定,对当今世界的经济、政治、外交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对中国的国际影响与世界贡献进行了详尽剖析。他们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源于中国自身的实践和经验,当前国际社会日益紧密联系的事实再次凸显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历史意义和对世界的贡献,期待中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继续为全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此次会议的参会人员来源广泛,议题丰富,视角多元,特色鲜明,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凸显思想性和专业性的学术盛会,为国内外学界的深度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和学术成果展示平台。中国人民大学时殷弘教授认为,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从整体上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创造了条件。与会学者们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比利时皇家国际关系研究所斯万·毕斯普教授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良好契机,可以使由经济利益驱动带来的发展扩展到政治和社会的其他方面。北京师范大学王磊副教授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全球治理观,为世界其他地区提供了全球治理中的确定性。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科林·麦克拉斯教授认为,相较于一些其他西方国家,欧洲更加肯定“一带一路”倡议的必要性与正当性,对其持更加积极的态度。匈牙利考文纽斯大学托马斯·马图拉教授认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的“17+1机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组成部分,能够共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助力。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莱斯利·福尔摩斯教授认为,“17+1机制”和“一带一路”倡议对欧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国与欧盟之间的更紧密合作符合双方利益。

    研讨会期间,中外学者还围绕文化交流互鉴、生态文明保护、当代世界社会运动及社会思潮变迁、当前世界政治与经济动态变化等内在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之中的诸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