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教师进修学校的“南安样本”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8-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即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专业需求,不断更新研修内容,创新活动方式,如举办每月教育论坛、校长论坛、同课异构、三课一条龙(听课、说课、评课)、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跟班听与教、跨区联合备课、农村中学薄弱学科师资培训等活动。

    “多”,即为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开展了研究型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多层次的教学骨干培训和市、片、校多层次教研活动,与福建教育学院培训中心等单位建立了多渠道的教师教育机制。

    “三二制”复合型城乡教师研修模式整合了优质教育资源,发挥了教研员专业引领作用,创新了研修机制,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

    品牌二

    校长“三带”带出“三好”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如何根据《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抓住校长这个“牛鼻子”,打造出一所所好学校呢?

    2018年,南安市教育部门印发《关于开展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带教师、带教研、带教学”专业练兵活动的通知》。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便着力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做好校长“三带”活动实施方案的制定、网络管理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跟踪指导、结果的考核评估。

    通过校长带教师,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是构建全员参与的学习共同体。校(园)长要带头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教师阅览室要订购《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综合性、权威性报纸杂志。二是制定梯度式教师培养方案。每学年初,要确定1—2名青年教师作为结对培养对象。三是搭建教师专业素质成长平台。每学年组织开展1—2次专家讲座,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校际交流,鼓励优秀教师到省内外名校跟岗学习。

    通过校长带教研,推动高效能的教研活动。一是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建立基于“问题启动、专题驱动、专业引领、合作互动”的“教研修三位一体”的校本研修机制。二是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每学年校(园)长至少主持1次本校课题研究专题会议,参加1项校级及以上课题研究。三是注重校本教研实效。牵头制定校本教研方案,每学年至少组织召开1次教学研讨会或教学经验交流会,主抓1个教研组;每月至少参加1次教研组活动。

    通过校长带教学,引领高质量的教学行为。一是优化常规管理制度。要明确各个岗位人员教学管理责任,从严、从实、从细抓好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实行月通报制度。二是注重课程设置与落实。要主导制定本校课程实施方案,开齐上足省颁课程,合理设置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是带头上课听课评课,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实践证明,“三带”专业练兵活动不仅培养锤炼了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队伍,而且带出了好教师、好课堂、好课程的“三好”。

    品牌三

    推动城乡“小片区教研新模式”

    如何加快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以南安市实验中学小片区管理为试点,在全市推行城乡“小片区教研新模式”,有效提升了片区教师教研的实效性。

    一是“五级教研”,即“学”“思”“研”“讲”“结”五级科研新模式,强化教研的有效性,提高片区共同体教研的质量和效益。

    二是创设名优师资培养新平台,即参与名校长工作室研修、建设好小片区名师工作室、构建片区名师工程、以课题推动校本研究。

    三是采取师资多向交流新机制,即采取“送教、走教、支教”多向交流新机制,建立学校教师之间的联动发展制度,带动片区内师资素质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四是运用教学质量监测新体系,即注重研究“教学考评的有效性”,要求片区校坚持考试、训练和补短板的对接。

    五是实施教师滚动参与新策略,即不断地创新片区校教学开放周新模式,在研讨课、示范课、汇报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上滚动轮流。

    南安市实验中学“小片区教研新模式”,通过建设6个名师工作室,依托4个省级课题和青蓝结对活动,实现了名优教师辐射引领作用,示范引领作用凸显。2018年,该项目研究成果《美育,向着更完整的教育》和《推动城乡“小片区教研新模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分别在《人民教育》和《福建基础教育研究》上发表。城乡小片区教研新模式推动了片区学校均衡发展,实现了城乡教育教学一体化,提升了南安市教育教学质量。

    品牌四

    探索推广“团队·互动”教学研究

    如何改变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以教为本”现象,既面向全体又注重个体,满足学生学习成长需要?2011年,南安市承担福建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构建高效课堂”。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基于研究成果,在全市首创开展“团队·互动”教学新模式探究。

    2013年春,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带动全市部分小学开展“团队·互动”语文教学新模式的研究,探索出建立小团队、聚焦生长点、设计大问题、自读四要点、促进深互动等五大实施策略和个体自学、同伴互学、团队展学、教师导学等四个教学基本环节。

    2016年秋季,该校确立第一实验小学、柳城小学、第一小学、第二小学、国专小学为实验学校,开展“团队·互动”教学发展性研究。近3年,已开展“依托班级小团队,提高学生作文评改能力”等18场专题研讨活动,全市30多所小学参与研究。

    “团队·互动”教学研究有效推动了课堂实现转型,实现了教学思想上从“以教为本”向“以学为本”的转变等“五个转变”,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2019年春季毕业班期中统一测试,实验校语文成绩名列全市前列。近3年,有20多位教师在省市教学评优中获奖,1名教师被评为福建省特级教师,2名教研员分别被评为福建省学科带头人和泉州市学科带头人。

    “团队·互动”语文教学模式的实验报告获福建省第二届“海峡杯”基础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一等奖,并入选《福建省基础教育改革试点2013年度报告》;8篇论文在《福建教育》等CN刊物发表,2篇论文获省级论文评选一等奖。2019年5月,南安市在开展与古田县教育部门山海协作对口帮扶活动中,基于“团队·互动”课堂教学展示的“送培送教”,得到了古田县教育部门和教师一致好评。

    品牌五

    组建市级学科“磨题工作坊”

    如何减少机械重复训练,减轻师生的负担,破解高耗低效课堂现象,破解浅教研浅教学现象,服务于高效课堂,服务于有效教研?

    2018年,南安市教育部门先后制定印发《南安市中考高考学科“磨题工作坊”建设方案(试行)》与修订方案。方案出台后,由南安市教育部门教科机构牵头、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中学教研室具体实施,共同构建了18个中考高考学科“磨题工作坊”,落实磨课标、磨考纲、磨教材、磨学情之“四磨”,建成全省首个以县为单位,有策划、有组织、有培训、有经费保障、有定期活动、有成效且辐射面广的县市级教研团体。同时,在南安一中、鹏峰中学等2所达标高中和实验中学等13所初中校,分别建立“磨题工作坊”基地校、试点校。2018年以来,共邀请21名国家级别、省级、市级命题专家作培训21场,组织7场63人次观摩泉州市级统考命题过程。

    目前,全市18个磨题团队成员共404人,开展“磨坊讲坛”活动167场,开设专题讲座146人次;开展线下“面对面”集中磨研活动13次,参与教师4500多人次。

    郭志贤说,“磨题工作坊”围绕“实效、提高、共享”的工作理念,每个学科工作坊有学科领衔人、专家组成员及共同体成员,并以此辐射到全市所有教研片区,形成一个教学共同体,带动一大批教师专业成长。

    “磨题坊真正体现了‘握紧拳头同出击、全力推进大丰收’的意义:一是提高毕业班精准备考、复习迎考的效益;二是促进教育教学的提质增效;三是让更多教师能更专注、细心地研读省考、国考动向和策略,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郭志贤说。

    2018年8月,南安市委托福建教育学院举办的“中学教师试题编制能力提升研修班”开班,“磨题工作坊”9个学科、450多名教师参加,学习掌握试题编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南安市成为全省首个借助“磨题工作坊”实现初高中毕业班教师命题全员培训的县级市,这在全省系首创!“磨题工作坊”的运作模式和研究成果,成为福建教育学院培训的特色项目!

    “服务基础教育是教师进修学校再出发的价值原点,传统教师进修学校必须适应新时代教育思想,立足实际且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建立三个共同体,才能发挥功能和作用。”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陈照星表示,一要建立市政府督导室、教育部门业务科室和教师进修学校业务科室全方位联系的三位一体的业务共同体;二要建立教师进修学校业务培训、教研、科研、电教形成四位一体的研训共同体;三要建立以教师进修学校为市级研修单位、各教研片为片级研修单位、各中学中心小学为校级研修单位和市教育学会及学会所属的学科教育专业委员会的二级学术团体教师研修网络的“三二制”复合型教师研修共同体。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