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那边是什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9-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真正感受到“支教”二字,不是在领导亲切谈话的办公室,也不是在同仁交流学习的会议室,更不是在风景美如画的邛海边上,而是在曲折蜿蜒的山路上。

    9月2日,我们乘车从西昌出发,前往凉山腹地——布拖县。大雨连绵,青山远黛,雾气迷蒙。看近处,车的一边是山崖,另一边是悬崖;看远处,影影绰绰的群山,披着薄纱,婀娜多姿,应了那句“雾锁山头山锁雾”。虽然雨天景色意境悠远,逶迤连绵,但是我却高兴不起来,我开始想念故土、思念故人,这种思念是我对于未知的紧张勾出来的。

    看着树的影子不断倒退,看着山峦不断映入眼帘又压进心底,我想起了一篇文章《在山的那边》,里面写道:“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我在想,山的那边是什么,是我的理想么,有个关于支教的理想?不,我胸无大志,甘于平凡,虽然经常给学生常讲“岳飞刺字精忠报国”,护我国疆;讲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忠魂不悔;讲家国一体,讲苏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所过之处皆是善政之所……常常讲到自己热泪盈眶,讲到学生心血澎湃。若说“支教”是我的一个理想,是我的一种情怀,我自认为我还没有达到那么高的境界,家国情怀于我而言便是做好自己、安守平凡、不给国家添麻烦。

    支教,此时此刻对我来说是生命当中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是青春锦缎上一段风格别致的华彩。

    那么,山的那边是什么呢?我心中有很多猜测。李白写蜀道难行,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有村落盘踞山巅,陡壁难行,成为“悬崖村”,条件艰苦难以想象。雨水顺着房檐滴滴答答落在小水宕里。与这场大雨相伴的还有蹲坐在屋檐下的老人,他们披着毡毛坎肩,手摩挲着旱烟枪杆,眼睛里是对过往车辆的陌生、好奇。

    经过无数次山回路转,我们的车终于驶入了布拖,由于下雨,我们直接入住了当地的酒店。隔天,我们走进布拖县中学,此时我才对支教有了一点感觉。在上厕所排队的时候,排在学生中间略感局促。布拖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县,我不敢确定,贸然交流会不会带来不便。这时候有一个可爱的小姑娘问我:“老师,你是过来教我们的老师么?”我微笑回答:“是的呀,我是教语文的。”我感谢她比我多出的勇气,打破了沉默无语的尴尬局面。看着我眼睛里有光有星,她激动地问:“老师,那你是教几年级的?”“教高中语文的。”她有些遗憾,嘟了嘟嘴,“那老师,我不在你的班里。”我微笑着回她:“没关系的,你也可以来办公室找我呀,聊天、谈问题都可以。”经过这个愉快的小插曲,我心中的迷雾遇见了阳光,消散干净。

    下午,我们观看了初一和高一新生军训,在他们无比认真地、骄傲地、大声地唱着国歌的时候,我止不住流泪,我已经很久没有听过如此震撼人心的国歌演唱了。他们虽然还未穿着统一的制服,还未经过系统完整的训练,还未真正走进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但是在唱歌的那一刻,他们的心在同一个频率跳动。有一首小诗说:“我的眼睛很大很大,装得下高山,装得下大海,装得下蓝天,装得下世界。我的眼睛很小很小,有时遇到心事,就连两行泪,也装不下。”用在这里正合适,不过遇到的不是心事,而是感动我的好事。

    短短的两天,“支教”二字似乎在我的心里渐渐清晰起来了。我们支教教师不能抱着一定能改变什么的想法,也不能抱着体验生活、吃一下苦的想法,而应该抱着务实的态度,尽己所能,帮助他人,哪怕只有一点点。支教教师对于大凉山的孩子而言,就像山间的风,带来外面的气息;就像云间的阳光,带来温暖的希望;就像山那边的无限可能,就像《在山的那边》结尾所说:“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作者系青海省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团委书记,来自首期名校长领航班于大伟校长工作室支教团队,现支教于凉山州布拖县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