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为了孩子健康成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9-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开学季,上海、天津、陕西、广东等地陆续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方案,涉及规范招生行为、规范学校编班行为、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间等,其中,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加强家校协同等内容被多次提及。据悉,这是各地进一步落实去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文件精神的具体举措。各地方案有哪些共同点、又有何特点,本期周刊就为大家进行一次简单的盘点。

    作业: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间,探索无作业日

    各地划红线、出重拳,将学生的作业量减下来。天津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三、四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得超过40分钟,小学五、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阶段不得超过90分钟,高中阶段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学校教学和布置作业不得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广东提出,严禁教师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的家庭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代为评改作业。鼓励各地开展每周无作业日等方面的探索。

    上海将重点放在长效机制上。上海要求,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提前试做拟布置的作业,原则上要随堂布置作业,并明确作业要求和评价方式;学校要制定作业管理制度,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加强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反馈、讲评、辅导等各环节的统筹管理;各区应建立学校作业长效管理机制,将作业管理情况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范围,定期抽查发布学校作业管理效能监测报告。

    陕西将重点放在课堂上,要求学校结合实际,加强校本研修,积极探索“提质减负”的课堂管理、监控和激励办法,形成“提质减负”工作机制。作业难度水平不得超过课标要求。

    考试评价:严格控制次数和难度,探索学校综合评价制度

    陕西严格学校考试评价管理。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学校可组织一次统一考试,其他年级每学期不超过两次统一考试。不得在小学组织选拔性或与升学挂钩的统一考试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形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排名。不得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评优、推优及竞赛活动。

    陕西严禁任何部门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得片面以升学率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将升学情况与考核、绩效和奖励挂钩。探索建立中小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制度。

    上海提出,学校要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科目,严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任何形式的联考或月考。具体要求包括: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不得举行考试、纸笔测试;小学阶段不进行期中考核;初中除语文、数学、外语的其他学科,只能进行期末考核;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学科应加强动手实验能力考查等。

    天津在创新试题形式上下功夫,要求学校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加强情境设计,杜绝偏题怪题,注重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克服命题结构固化和学生机械刷题的倾向,引导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排名。

    家校共育:家长须与学校形成合力,避免校内减负校外补

    多地方案都提出,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培训,避免盲目攀比、跟风报班或请家教给孩子增加过重课外负担;要安排孩子每天进行户外锻炼,培养一两项体育运动爱好,要有意识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要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上健康网站,不沉迷网络游戏,不用手机刷屏,不长时间看电视,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不少于8个小时。

    为进一步提升家校协同度,上海提出,各区、各校要办好家长学校,在队伍、场地、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确保区域内家长学校全覆盖。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核心团队,确保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家庭教育实践活动。

    陕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家长要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把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目标。同时,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学校要建立长效的家校沟通机制,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广东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形成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推动建立街道、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社区教育服务体系,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家庭教育指导和两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

    此外,多地方案还对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做好校内课后服务、规范学校招生编班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尤其强调,把中小学减负工作纳入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估内容。教育督导部门要把中小学减负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范围,落实督学责任区制度,通过自查、随机抽查、实地督查等多种方式对地方开展减负工作进行督导。对造成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行为零容忍,举报一起查处一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