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小规模学校托起乡村希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3-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小规模学校地处乡村的“神经末梢”,也是目前乡村教育的短板。“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统筹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前不久发布的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乡村教育发展释放出暖暖的春意。

    在笔者看来,办好小规模学校,首先要统筹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客观而言,小规模学校布局很难适应乡村人口流动的不确定性和常住人口出生率的变化频率。尽管如此,乡村学校布局规划仍要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充分考虑当地人口分布、交通状况、服务半径和乡村未来发展等因素,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并努力提供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二是防止过急过快撤并学校导致出现新的“空心校”,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三是把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和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统筹规划、统筹资源、统筹教师、统筹教学等,使小规模学校布局结构在乡村教育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要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改善办学条件的重要载体是教育资源的科学配置。就现实情况看,改善小规模学校不宜推行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的办法,应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进行必要的校园校舍修缮改造及附属设施建设,保障基本教学和生活需要,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和图书。为了稳定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师资队伍,县区政府最好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建立教育园区,教师由园区调配,教学、教研、住宿由园区统一保障。实行校车接送教师到小规模学校教学,通过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最大程度地解决乡村小规模学校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保证山区各校学生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

    与此同时,还要盘活教育资源,为教学所用。乡镇学区对于闲置的校舍和教学设备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划转调拨或临时借用邻近规模较大学校,由“走教”教师根据课程需要携带使用教具和学具,力争让现有教育资源存量用起来、动起来、活起来,为教育教学服务,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

    乡村小规模学校要以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特为目标,积极推进特色化建设,实施个性化教育,不断激发学校活力。就学校而言,小规模学校客观上会产生复式班,教师可以通过课程整合、师生互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交互使用,优化教学过程和内容,为学生创设宽松、灵活的课堂教学情境。学校也应推行形式多样的作业,放学后可让学生做一些诸如手工制作、画画、劳动实践、课外阅读、读书笔记等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组织学生集体阅读、开展团队式家访、举行有较强仪式感的比赛展演等活动,给小规模学校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就乡镇学区而言,应推行“中心校+”的模式,发挥辖区内中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小规模学校教师开设外语、艺术、科学等课程,引进名校名师课程,通过同步课堂、公开课、在线答疑辅导等方式,促进小规模学校师生与优质学校师生共同在线上课、教研和交流。县区教育督导室和教研室要对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加强指导,助力小规模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托起乡村的希望与未来。

    (作者系甘肃省天水市教育局干部)

 评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