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环节也能有大作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5-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栏目主持 李传英
李传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研员,副研究员,重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硕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委会理事,“国培”专家库成员。

    作为一日活动各环节“中转站”的过渡环节,蕴含着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机会,如规范幼儿行为,培养良好品质,养成良好习惯,锻炼幼儿自理、独立、主动等综合能力,同时也是教师进一步观察幼儿、指导幼儿、思考和调整教育策略的好时机。

    在D县调研发现:教研员说得最多的是幼儿园过渡环节很乱,常规普遍不好,保教结合体现不足,培训也少有这方面内容。教师在过渡环节教育意识缺失,活动内容单一(以喝水等生活内容为主),游离于课程之外;组织形式千篇一律(整齐的集体行动居多),要么是命令性和催促性言行,要么放任不管,安全隐患多……

    D县所显现的问题,集中在幼儿园过渡环节管理存在误区;教师在过渡环节存在教育盲区,组织水平低,导致过渡环节无目的性和计划性,不能挖掘和利用过渡环节的课程资源。这也是很多幼儿园面临的共性问题:过渡环节非游戏化、无教育意义、与课程脱节。

    与D县教研员、园长和教师形成共同体,我们展开了“蹲点式”研究,在行动中聚焦每个过渡环节各个击破。这个过程让我们深刻感悟到,看似琐碎的过渡环节也能有大作为。

    过渡环节游戏化

    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落实保教发展目标的基本途径。其实质是将游戏精神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让幼儿主动、独立做事,积极交往,创造性思考和表达。我们在看似零碎却占了一日活动较多时间的过渡环节中,充分筛选、开发、挖掘和利用适宜的游戏类型和方式,让幼儿体验不一样的过渡。在教师的观察记录表和测查表中可以发现,幼儿能够主动、活泼、生动地学习与生活了。

    例如,入园是蹲点园时间较长的过渡环节。教师把原来简单问候“××小朋友早上好”转变为音乐游戏。用熟悉的《新年好》旋律边唱“××小朋友,早上好呀”边与他们打招呼、交流,幼儿也用旋律回应教师,跟家长告别。先到的幼儿就引导他们看书、做桌面游戏、做手工、收纳整理等。所有幼儿到齐后,教师进行一些对话式应答游戏,如“宝贝们好——××老师好”“今天星期几——今天星期×”“今天谁值日——今天我值日”……这样,每个幼儿进园就有事做,而不像过去一样,到处乱跑,无所事事。

    又如,喝水、如厕是蹲点园时间比较短的过渡环节。喝水时教师让幼儿边排队边做手指游戏。双手搭在前面小朋友肩上做“火车开火车停”的合作游戏,玩“小汽车要加油”的象征游戏等。如厕时可以玩“我是男孩/女孩,你是……”“这是男厕所,那是……”游戏,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可以认识性别。这些做法让幼儿不再有排队缓慢前行的被约束感,而是专注、新奇,对下一个活动充满期待。

    在过渡环节开展一些幼儿感兴趣的、参与度高的小游戏,教师反映出的诸多问题得到很大改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得以落地,形成了处处体现游戏精神的良好生态。

    教育因素融入过渡环节

    一日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教育整体,但教师们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关注幼儿生活时,往往忽视了教育,而强调教育时却又忽视了生活(保育)。结合教师的工作量和实际保教水平,我们帮助教师对每个过渡环节分类、梳理操作要点,尝试着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突破。

    比如,入园环节融入礼仪教育,并与社会和健康领域教育融合,然后再着手进行喝水、如厕和盥洗环节幼儿良好秩序感和规则意识的培养。餐点和午睡等可重点培养幼儿独立、自理、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能力和习惯,让幼儿了解与食物相关的知识(如食物形状、颜色、种类、温度等),丰富幼儿经验。餐后可以融入前阅读和前书写、观察、小肌肉项目等,培养专注、思考等品质。离园环节可培养幼儿表达、收纳整理能力。午睡、进餐、离园等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过渡环节,重点是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能力……时间长的过渡环节可融合多种教育要素,短时的过渡环节有一个核心教育要素即可。这种生活化的教育直观性、体验性和趣味性强,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

    让过渡环节发挥课程功能

    一日生活皆课程,而过渡环节往往是课程盲区。要想让课程实现整体提升,教师就要安排好一日生活,设计好每个过渡环节,让每个过渡环节都发挥课程功能。

    首先,调整时间,优化过渡环节结构。为改变多个活动环节造成的时间碎片化,以及不同环节频繁转换造成的显性和隐性时间浪费,我们尝试合并或融合小块和零散活动,压缩转换时间,增加过渡环节的整体时间,让一日活动成为连续性、整体性活动。

    如把入园和早锻炼融合,先到的幼儿可以分散活动,如跳绳、老鹰捉小鸡等,等幼儿来齐了再开展集体晨炼。这样更安全,也给教师和幼儿较大的自主权,幼儿可专注投入到活动中。

    其次,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过渡环节。富有童趣的过渡环节需要突出科学性、发展性,切忌用简单重复的生活活动替代过渡环节,也要避免程序化、集体化的管理导致过渡环节突然中断,造成幼儿忙乱与困惑。可依托五大领域关键经验设计简单可行的活动,可以是游戏式、信号式、活动式、线索式的活动,每天可以不同,重要的是幼儿能获益。

    以餐点环节为例,设计的内容主要是饮食习惯和进餐行为(专注和用餐时间问题),还可增设餐前营养学知识和健康卫生常识、取餐和餐后的自理和自我服务、为他人服务、珍惜粮食等内容,整个过程配以轻音乐(纯音乐和偶数拍音乐),以调动幼儿良好情绪,提高幼儿用餐质量。

    再其次,“两教一保”合理分工,结合课程内容灵活指导。过渡环节幼儿比较松散,加上幼儿园空间和资源有限,必然有先有后,幼儿自身发展也有差异性。这时最需要保教人员分工并密切配合,也最需要保教人员的指导和引导。

    如幼儿在区域游戏时未完成的作品,可以利用过渡环节接着完成。过渡环节是教育活动的延伸,可以拓展课程内容,也可以有一些公共服务活动(照顾自然角、参与环境创设),从而丰富幼儿生活与学习体验。保教人员要把显性指导变为隐性指导,变教师指令为幼儿自主和自控,将幼儿消极等待行为转变为积极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过渡环节“做什么事”,以及哪些是幼儿必须独立做的,哪些是需要和同伴一起做的,哪些是幼儿每天固定参与的,哪些是弹性的,都需要保教人员预先告知幼儿,这有助于幼儿理解每个环节的顺序、组成及意义,也能让幼儿更好地投入其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