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大健康产业 助力中医药技术传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6-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福建省教育部门直属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前身是创办于1980年5月的福建医药学校。学校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对接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以人才服务健康产业,以技术支撑健康产业,以文化引领健康产业。作为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医药技术传承专委会主任单位,引领职业院校及相关企业,积极推进中医药技术传承。

    围绕大健康产业办学,人才培养“适销对路”

    学校定位健康产业办学,重点建设“健康食品、生物医药、康复医学、医学技术、管理护理、智慧健康”六大专业群,开设的23个大健康产业急需的专业,涉及生物与化工、食品药品与粮食、医药卫生、公共管理与服务4个大类,其中国家教育部门骨干专业3个、国家教育部门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1个、国家级别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项目专业2个、省级精品专业1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群1个,省级示范生产实训基地1个。近年来,学校主持制定国家专业教学标准4个、职业工种标准5个,参与16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药学类食品药品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编写工作,承担国家教育部门中药学、药剂、药品经营与管理技术、中小企业创业经营等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学校是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通过合格验收的试点单位,首批国家教育部门“1+X”老年照护证书试点单位,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承担单位。

    大健康实验实训体系完备,学生技能水平高

    学校构建了复合验证型、模拟仿真型、生产及科研型的校内外实验实训体系,拥有中药鉴定实训室、中药炮制实训室、中医药膳实训室、中药美容护肤实训室、保健食品实训室、药品与食品检测中心等专业课程实训教学场所46个;建有药品生产GMP教学实训车间、中药标本馆、中药百草园、生物制药实训中心和分布于全省各地的10家省市药检所专业实训基地、武夷山齐云峰自然博物园、邵武南武夷药博园实习基地,与220多家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近3年来,作为全国食药行指委技能竞赛工委会主任委员单位,精心组织了3项6次全国食品药品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职教赛道)银奖1项,省赛一等奖9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4项,全国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5项。学校拥有2名教育部门技术技能大师,并组建了大师工作室,是“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培训学校,国家级别健康产业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健康研究独具特色,市场需求旺盛

    学校成立健康产业研究院和院士工作站,研究院下设中草药研究所、生物医药研究所、健康食品研究所、康复技术研究所、健康养老研究所、健康管理中心、健康适宜技术中心、民间医药技术传承中心等研究机构;建有健康养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健康食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2个国家级别和省级创新中心。

    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和省市科技计划项目230余项,项目经费2000余万元,发表研究论文300多篇。

    中医药技术传承辐射面广,成效显著

    学校牵头成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医药技术传承专委会,延揽全国135家政、校、企单位参加;与全国保健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建中医药保健服务国家标准研发及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学校在福建省内成立首家“民间医药技术传承中心”,致力于挖掘整理民间医药知识和技术,加以总结和利用;开展对中医药民间特色诊疗技术的调查、挖掘整理、研究评价及推广应用;加强中医药古典医籍、历代医药学家学术思想、民族民间传统医药知识与技术的整理、研究和利用。学校在第四次全国中药普查工作中发现了福建新记录种——大武金腰和长须阔蕊兰等13个福建新分布种;建立民间医技专家库,举办全国性民间医技传承研讨会,在国内有了较高的知名度。

    (龙敏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