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安防特色建设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8-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下称“安防学院”)作为浙江省仅有的一所安防类高职院校,自2013年建校以来,一直秉持“错位发展,特色取胜”的办学理念,立足自身集“学、军、警”一体的独特优势,加强内涵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安防类”特色专业集群,探索实践“2+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走出跨越式发展道路。

    近年来,安防学院招生规模连年翻番,从2017年的632人、2018年的1200人,增加到2019年的2200人,预计2020年下半年在校生规模将近6000人。在连续扩招的大背景下,如何紧抓发展机遇,进一步挖掘办学潜力,借势加速发展,完成扩招任务,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成为当前学校需要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适应产业需求

    设置特色专业

    “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高职院校只有办学定位精准,专业设置独具特色,才能提升竞争力,吸引更多优质生源,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支撑。如目前安防产业成为我国新型高科技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无人机、轨道交通等高新技术都与安防产业密切相关。安防学院立足安防产业的大背景,与行业内龙头企业联手,建设一批高新技术相关专业,致力于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

    着眼内涵发展

    保证质量型扩招

    高职院校要想保证高质量扩招,必须建立在自身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之上。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目前,产教融合多采用“订单班”的方式开展专业共建、人才联合培养。如安防学院在扎实推进“现代学徒制”“2+1订单班”等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深化与知名企业合作,积极规划建设“双主体、双元育人”的产业学院,如“翔宇航空产业学院”“新华三数字工匠学院”“天峋无人机学院”等。通过深化融合、共商目标、共同管理,实现“共育人才、共建基地、共享成果”的目标。2020年,安防学院成功入选首批“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名单,是全国仅有的一所入选的高职院校。

    二是运用先进教育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高职院校应大力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依托信息技术深入开展“课堂革命”、深化课程改革,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切实提升质量。

    三是强化“三教”改革,实行分层教学。“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是职教改革创新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高职院校要以“双师”素质为导向,改革新教师准入制度和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打造能够胜任面向不同生源实施教学的教师队伍;以满足学生自身技术技能提升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生源、不同专业、不同年龄段等多样化特点,分类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开发适用于不同生源类型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校企“双元”合作教材;以目标任务为导向,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打造优质课堂。同时要根据不同生源实际,采取单独编班或者分层教学,教学安排上也要尽量弹性。

    创新合作模式

    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

    安防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鼓励加快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号召,充分利用激励优惠政策,坚持以产业为导向,吸引相关企业共同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激发教育活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学习工场”。例如,学校依托公安警务资源和学院安全防范技术等专业,与合作企业“温州科达有限公司”联合创办“温州浙安院承志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温州市雪亮工程城市监控智能运维中心”,研发推广“疫情防控人员出入管理系统”,开展无人机服务重大活动等项目,为“平安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面向多元群体

    拓宽生源范围

    在连续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扩大招生,需要为更加广大的社会群体提供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服务,而不是单纯为在校青年学生提供学历教育。安防学院为了提高招生竞争力,落实国家指导方案,正在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响应国家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的要求。组织面向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多元社会群体的单独招生。根据院校情况、专业要求与考生素质,妥善设置考试内容,以职业适应性测试或技能测试为主,免除文化素质考试,打通此类社会群体升学渠道。二是立足院校专业特色,主动与广大社会群体及相关部门对接,并针对不同群体制定切合实际的培养方案,保证培养质量。对退役军人生源,安防学院的专业设置紧密贴合退役军人的知识背景,符合其提升能力的诉求。同时学校主动与相关部门争取专项奖学金与助学金,吸引退役军人报考。例如,学校与温州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深化校地合作,共同成立“温州市退役军人学院”,以“学历+技能”双重培养模式,采用“菜单式”选课和弹性学制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创新培训、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吸引了一批优质且稳定的退役军人生源。

    优化中高职衔接

    探索一体化贯通培养

    扩招需要有优良的生源保障,与优质中职深化“五年一贯制”合作、优化一体化贯通培养,是安防学院获取稳定优质生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较为有效的路径。中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可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有利于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安防学院为优化中高职一体化贯通培养,通过加强双方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案等全方位的有机贯通,有效解决中高职教育中现存的一些问题。中高职院校应当共同制定贯穿职业教育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中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梯度性和连贯性;共同建立切合职业教育要求的教学课程体系,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充分实现教学效益。除此之外,学校与中职院校还通过定期输送课程、承担中职院校的部分教学任务等方式,不断深化中高职一体化贯通培养,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争取资源共享

    挖掘扩容潜力

    许多高职院校完成扩招任务面临的一大考验是教学资源紧缺。在这个关键时期,安防学院不仅要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完成扩容增量,还要争取统筹社会各界资源,充分挖掘潜力,解决燃眉之急,更好地完成国家任务。

    在“硬件”资源共享方面,各区域内都会存在部分学校校舍、企业宿舍、教室、实训室等现有基础设施空置现象,导致公共资源浪费严重、服务社会能力偏低等问题。安防学院积极与相关部门、企业对接,共同探讨优化资源配置方法,与此类单位合作,建立资源共享机制,通过搬迁、办分校、联合办学等方式提高在校生容量。如2019年,安防学院在校园建设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的情况下,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借用市职教中心场地,增设“滨海校区”,顺利实现在校生人数超过3500的目标,开启多校区办学新篇章,迈上发展快车道。 

    在“软件”资源共享方面,安防学院树立“开门办学”及教育资源多元理念,包括师资来源多元、教学场所维度多元、教学实施方式多元、教学组织形式多元等,联合政校会企力量,广纳多方资源,支持高职扩容增量。尤其是师资共享方面,学校与人事主管部门对接,加快形成中高职学校、技师学院专业教师与相关行业协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的共用共享机制,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推进校企人员互派互聘,不仅可缓解师资力量紧缺、符合国家对于建设新时代教师队伍的要求,也有利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戴海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