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花开 小荷争露尖尖角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9-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南京市花港第一小学从近7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实际出发,秉持“相伴花开 各美其美 乐享幸福 共善其善”的办学理念,推行“七色花教育”,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用爱心、耐心,精心地呵护每一朵花、浇灌每一朵花,聆听花开的声音,乐享教育的幸福,将学校打造成“栖居者悦心家园,关注者称心乐园”,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更好贯彻。

    “七色花”校园文化体系:“少年如花”,自信绽放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能造文化,则能造人;能造人,则能造国家。”学校构建“七色花”校园文化体系,帮助学生迅速融入新环境,找到归属感。

    一方面,学校为学生提供一切学习所需的硬件服务,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环境,在校园内建造“一厅、双苑、三墙、四路、五楼、六品、七景”28个景观,作为培养学生一言一行文明素质的载体。学生每天早晨在百花厅“花儿朵朵”小舞台,或弹奏、或舞蹈,尽情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

    另一方面,学校以“七色花”校园文化以文化人。“七色花”象征包容共生,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临近的安徽省和山东省数量较多,其他省零星分布,几乎囊括了全国所有的省级行政区域;“七色花”象征多样和全面,由于学生受家庭条件的限制,参观美术展、听音乐会的机会有限,学校希望给他们提供完整丰富的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七色花”象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种下希望的种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对学习充满热情,对未来充满期待。

    “七色花”校园文化体系是学校的独特基因和发展密码,用爱点亮了学生的生命,成为展现学校魅力和特色的名片。

    “七色花”系列课程体系,“让素养与成绩齐飞”

    课程是什么?课程就是为学生铺设幸福前行的跑道。学校着力构建“七色花”系列课程体系,校本课程、特色课程、德育课程,多管齐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首先,设置“七色花”群课程:“吟诗诵花”,全校语文教师群策群力,精选和花有关的诗歌,编写教材,做到“每天一诗”(在早读20分钟进行,由语文教师组织学生诵读)、每周一课(开设一节经典诵读课)、学期一评(每学期末,学校组织进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举办颂花演讲、花诗诵读、花谜竞猜、花歌传唱等活动,检验教师的课程实施情况);“画花知雅”,开设画花美术课程,以基础课程(素描、色彩等)为主,从素描、色彩、速写等方面入手,让学生了解画花的基本笔法和技巧;辅之手工、油画课程;定期举办花卉墙报展览,交流、回顾、总结学习成果,为学生提供平台发挥特长;“养花乐成”,从对花卉的认识开始,让各班级集思广益,共同确立具有自己班级特点的班花;开辟花卉试验田,以班级为单位划分区域,学生在自己班级的区域内种植班花或者从家里带来盆栽;吸收优秀的有养花、种花经验的家长进入家委会,不定期邀请他们到校给师生讲解花卉培植技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领学生走进花卉基地,学以致用;“观影悟人生”,将具有正能量、革命教育意义的电影划分为3个单元,分批次邀请学生和家长来校报告厅观影,为家长和孩子创造共处的机会,发展亲子关系。

    其次,构建特色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花之声”合唱、“花之炫”空竹以及“花之魅”跆拳道特色课程,并多次在市、区级比赛或展示活动中获得佳绩和好评。

    再其次,实施德育课程:一方面以全区特色项目“莲韵荷香”课程,引导学生清清白白做人,引领教师廉洁从教,学校成为“栖霞区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点;开展“七彩人生”课程,包括“多彩节日”(像在9月“读书节”,模仿中央电视台举行“诗词大会”,让学生在中华经典中萌生文化自信等)、“乐游南京”(利用假期组织孩子和家长走进南京大街小巷,培养他们对于南京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职业体验”(带孩子们走进父母的工作场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3个项目,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

    学校的“七色花教育”,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个性修养等多方面素养的和谐发展,让教师在新的专业成长环境中提升专业素质,使学校自身在特色项目的实践中丰富办学内涵。

    新时代,新教育,新使命。南京市花港第一小学以“七色花教育”探寻素质教育的真谛,筑教育良港,让少年如花,将素质教育推向新高度。

    (刘 荣 郭红霞)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