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能帮扶我们什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0-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工作队队员走遍村里的每个角落,与村民们促膝长谈,详尽了解每家每户的具体情况。他们带着扶贫干部,赴浙江、福建等地学习考察,向南昌大学专家学者请教。在充分调研后,工作队根据不同贫困户特点,一户一策,积极支持村民做大做强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

    50岁的谢邦金常年在外打工,吃了不少苦,年纪大了想在老家安定下来,却发现自己以前没做过农活,耕田种地啥都不懂,只得一件一件学。

    谢邦金家地处山坳里,工作队便从他家的地理位置优势、山区资源等实际出发,指导其创办了“玉山县谢邦金家庭农场”。

    “邹书记你看我这三级污水处理池建得可还行。”邹呈民刚迈进农场,谢邦金便迎了上来。前两天刚参加完南昌大学组织的养殖培训,他打算改造一下猪圈。

    在工作队的帮扶下,谢邦金承包家背后的几个山头,挖了几口水塘,在山上养鸡,水塘里养鸭,去年开始又养了30多头猪,上个月两头猪出栏,还是驻村工作队帮忙卖的。

    “我们贫困户只要愿意做,资金、技术乃至销路,工作队都想方设法帮我们联系好。”谢邦金因此看到了希望,“原来我们自己做的粉丝10块钱一斤都卖不出去,现在工作队帮我们卖到山外去,一斤能卖16块钱,上半年我一口气就做了八百多斤粉丝。只要有销路,我们就愿意做。”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贫困户吴业彬、姜水伯等人开始了家庭式山羊养殖,郑承德、林祖道、林冬荣等人引进浙江义乌的小手工制品进行家庭式加工。工作队还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贫困户”“能人+合作社/家庭农场+贫困户”等精准扶贫新模式,先后培育了玉山县正来种植专业合作社、玉山县金竹林养殖专业合作社、玉山县钱井洪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及玉山县玉湖茶叶有限公司,扶持了开化县先来家庭农场和玉山县山水稻虾养殖场,将分散的土地连成片,让分散的农民抱成团,把分散的资金捆在一起。

    因地制宜,深挖资源。过去漫山遍野无人问津的竹子,现在也成了脱贫致富的宝贝。

    工作队多方面筹措资金,在村里建起了2000平方米的钢棚结构厂房,出租给邻村的浙江省开化县毛竹加工企业。

    “竹子全身都是宝,除了做竹筷,还可以编制高档凉席等生活用品。竹枝、竹梢、竹屑可以打碎做成竹炭,竹根可以做成根雕……”该企业负责人陈胜是浙江开化人,企业经营半年来,除了收购村民的毛竹,还解决了当地20多人就业,并且优先考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厂房出租也给村委会的集体经济增加每年11万元收入。

    扶贫产业越办越红火,100多名留守妇女和老人在家门口当起“上班族”,其中有20多人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

    “每天忙完家里的活就会过来打零工,都是计件算钱,每个月能赚到上千块加工费,还能照顾到家里。”在一个家庭式工作坊,郑某的母亲正忙着组装一件小礼品,她说但凡有工作机会,自己都愿意去试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