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精品教材 育时代新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2-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20年9月1日,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玉津镇明德小学三年级学生在语文课上朗读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开启新学期第一课。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1950—2020。

    202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建社70周年。

    70年立德启智、铸魂育人。70年来,人教社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持高度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改革创新,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70年筚路蓝缕、砥砺前行。70年来,人教社研究、编写、出版了11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儿童少年健康成长。近年来,还圆满完成了国家统编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的编辑和出版发行工作。人教社创造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全国亿万师生和家长、无愧于广大读者的骄人业绩。

    70年初心不改,勇立潮头。70年来,人教社出版教材图书7万多种,发行量逾750亿册,数百种教材图书荣获国家大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成为我国教育出版行业的龙头,是国内综合实力极为雄厚的单体出版单位。

 

    立德启智 铸魂育人

    1950年7月17日。

    时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叶圣陶在这天的日记中记录了一次谈话:“7月17日,与愈之谈一小时。渠告我拟与教育部合组教育出版社,专事编审教科书。”

    当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召开首届全国出版会议。会上决定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出版总署共同筹建承担编辑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任务的专业出版社。

    当年12月1日,出版总署召开署务会议,任命叶圣陶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社名。

    1951年秋,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紧急改编完成的首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科书出版。1956年,在人教社各学科专家、学者通力合作下,新中国首套完全新编的中小学教科书开始投入使用。这是第二套人教版教材,相对于新中国初仓促改编而成的首套教材,思想性、科学性以及文字规范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指出:“教材非从中小学抓起不可。”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关注下,全国统编教材的编写工作重新提上议事日程。

    1977—1979年间,从全国各地调集包括原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在内的200余位专家、教师,集中编写了“文革”之后的首套中小学教科书,这也是人教版第五套教材。1978年秋季开始供应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各科教材。这套教材为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提高教育质量、稳定社会秩序,立下了不容低估的功劳。

    1986年4月,我国首部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布。围绕义务教育法而设计的新课程计划、各科教学大纲相继制定出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在“继承、改革、创新”的思想指导下,也开始改革现有教材体系,并着手研究、编写适合于义务教育的新教材。

    1990年秋季,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适用于全国不同学制地区的“六三”“五四”两种系列化教材(实验本)初步完成,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整体实验和评价。实验目的是为了让这套新编义务教育教材接受我国辽阔疆域内的各种环境和条件的考验,以求进一步修正和完善。3年中,参加实验的学校有3000多所,遍及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首轮实验的小学生约21万、初中学生约12万。样本大、覆盖面广、周期长。

    通过3年的实验和反复打磨、修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在1992年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最终审查,1993年秋季正式在全国发行。从1986年至1993年,这套教材经历了从策划、研究、编写到实验的完整孕育周期。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小学教材研发史上的一个经典范例,它真正将教材开发提升到科学、实证的学术高度并忠实地实践着。

    新世纪以来,在国家大力推进教材多样化建设过程中,人教社继续加大课程教材研究力度,不断提高教材编写质量,先后推出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这是人教版第十套教材。2011年,在第十套实验教材基础上又修订推出人教版第十一套教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材工作,明确提出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一系列教材建设新理念的提出和新政策、新举措的实行,标志着我国教材建设步入了新时代。

    2017年9月,由教育部门统一组织编写,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定的义务教育统编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由人教社出版发行,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起始年级统一使用,2019年秋季所有年级全覆盖,统编高中三科教材也开始在部分地区使用。

    统编三科教材的编写历时数年,由教育部门遴选政治立场坚定、学术造诣精深、德高望重的一流专家担任教材总主编,由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教研员、优秀教师参加编写、审定。人教社作为一支中坚力量,在统编教材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统编三科教材的建设,是240余位编者耗时多年心血的“国家行动”,也是一场为学生打下“中国底色”的铸魂工程。教材坚持德育为先、以学生以本、继承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强了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尤其突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

    70年来,教材的每次革新都在教育改革的头阵,人教社一直是国家教材改革创新的参与者和重要实施者。人教社先后主持或参与制定历次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研究、编写和出版了多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科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知识载体以及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浓缩,人教版教材为促进教育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重要贡献。

    编研一体 学术立社

    今天,在人教社的社史档案馆里,还完好地保留着上世纪50年代小学语文编辑室的工作笔记。厚厚的一摞,包括数位编辑在北京景山学校、丰盛胡同学校、二龙路小学等地长达一年时间的听课记录和反思小结。

    这些资料仅仅是人教社“编研一体,学术立社”的冰山一角。

    建社之初,首任社长、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常告诫同仁们:“编写教科书,不能捡到篮子里就是菜,我们要吸收有关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写成教科书。”这些话,也被几代人教社编辑视作不成文的“社训”,身体力行、发扬光大。

    从上世纪50年代起,人教社就将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建立在科学严谨的研究基础之上,以学术态度和工匠精神从事教材工作,形成编研一体的学术传统。在长期探索实践中,人教社形成并延续了“编研一体、学术立社”的优良传统,建立了研究型、学习型团队,培养了专业化、高素质的教材建设人才队伍。

    上世纪80年代课程教材研究所的成立,使得这一传统在制度上得以强化。1983年7月,教育部门批准成立课程教材研究所,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署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课程教材研究所建立后,人民教育出版社数百名专业的教材编辑,同时也兼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这标志着人教社真正成为一个集科研、编写、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国家教材建设基地。这种特殊的运营模式,在国内乃至世界的出版社中也是独一无二的。长期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对于课程教材的研究和编写有着独特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人教社先后完成国家和教育部门课题31项,学术成果及时转化到教材编写中。2013年起,人教社获准建立教育出版领域首个博士后工作站,着眼培养课程、教材和教育出版研究高端人才,已经有十几位博士后进站工作或期满出站。人教社还充分利用教育出版平台和传播优势,通过编辑出版课程教材和教学研究学术期刊,广泛传播学术成果。1981年,人教社创办了我国首本课程教材研究的学术核心期刊《课程·教材·教法》,之后又陆续创办了国家级别期刊《小学语文》《中小学教材教学》《教育史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等,团结了大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教研员和一线教师,成为交流和传播我国基础教育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

    进入新时代,人教社在数字化出版和融合发展方面开展了诸多研究。2017年人教数字教育研究院成立,坚持“研究、引领、服务”理念,参与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别课题和项目,研究编制6项数字教材国家(行业)标准,引领了行业发展。2018年,人教社获准设立了新闻出版机构出版融合发展(人教社)重点实验室,面向全国发布数字教育和数字出版课题。

    人教社还主动策划、组织出版了系列教育研究著作和教学研究著作,如《外国教育名著丛书》《汉译世界教育经典丛书》《中国教育名著丛书》《中国教材研究文库》等,大力弘扬教育学术。

    浓郁的学术氛围,造就了人教社水平过硬的专业教材建设队伍,努力保持着教材建设国家队、专业队应有的学术实力和实践能力,这也促使人教版教材质量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