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架起实现梦想的桥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2-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年来,吉林省吉林市第十三中学在教学实践中紧紧围绕提高质量这一中心任务,以“教师善教,学生乐学”为教学工作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努力践行侧面教学,以其推动学校的阳光教育,助力学校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成才架起洒满阳光、实现金色梦想的桥梁。

    吉林省吉林市第十三中学(以下简称十三中学)是一所普通中学,生源的学习基础、行为习惯有明显差异,留守儿童及存在心理问题等特殊情况的学生比较多。如何采取针对性的教育理念和举措办好学校,成为学校管理者必须面对的课题。学校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立足实际,以生为本,确立了“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多元发展,各美其美”的教育理念,以“守规则,有教养;知荣辱,有雅趣;会学习,有追求”为教育目标,搭建平台,创设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常常存在叛逆心理,正面教育效果不佳。面对这一难题,学校在深入思考之后,开始大力实施侧面教学,以其推动学校的阳光教育,助力学校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以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关注推进和谐普惠教育真正实现,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成才架起洒满阳光、实现金色梦想的桥梁。

    2014年9月以来,十三中学正式开始实施侧面教学系列活动。“正面的教学很难使教师成为学生心中的‘重要人物’;而侧面教学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才更有可能对学生的生活产生影响。”侧面教学是美国杰出教育工作者弗朗克·温斯泰德的教育理论。他认为,与正规课堂教学以及召开教师会议相比,非正式的、随意的交谈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要大得多。他将侧面教学定义为在课间和课外对学生进行的教育

    成功的教学常常依赖于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人格魅力的释放以及不经意间的话语和行为,要比站在讲台上讲课发挥更大的作用。侧面教学,是一扇通往学生的心灵之门。一个眼神,可能会打开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一个微笑,可能会重燃一个孩子对生活的热情;一个拥抱,可能会成就一个天才。

    通过实践,十三中学的教师们认识到,侧面教学并非表面上那般随意或完全出于偶然。如果疏忽,如果粗心,如果不关注学生,这些教育的大好机会或许永远不会出现在眼前。每一次看似无意的侧面教学,其实都建立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之上,侧面教学的实质在于: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投射,是对学生沉睡心灵的唤醒,是正规教学质的飞跃的催化剂。

    侧面教学对于学校德育来说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中始终贯穿一个理念,一切以学生为先导,丰富完善以“阳光教育”为理念的德育工作模式,使“学生行为无小事,生活处处是教育”的观念在全校得到贯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十三中学的教师将爱贯穿于教育的始终,捧出一颗真心,收获一份真情。以教师的言行示范为引领,营造“阳光生活、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育人氛围,不断提升学生的品德素质。

    因为有爱,每个来到十三中的学生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因为有爱,教师们的教学计划、管理理念得以顺利实施。十三中学爱的教育得到了社会与家长的认可,通过口碑相传,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十三中学。

    “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体魄。”十三中学高度重视体育、艺术教育。为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程理念,学校以“我参与、我阳光、我运动、我健康”为宗旨,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2015年12月,十三中学率先在全市浇制学校公益滑冰场,组建了速滑、冰球等学生社团。冰雪课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更让滑冰运动成为学生们冬天的最爱。当学生们欢快地滑行于冰上,像一只只美丽蝴蝶在百花丛中翩翩起舞,迎来无数追捧的目光时,他们不仅感受着冰上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自信心、自豪感更是油然而生!全国青少年短道速滑锦标赛暨全国第二届青少年短道速滑预选赛上,十三中学初一学生魏贺与队友精诚协作,勇夺俱乐部乙组2000米混合接力冠军和3000米女子接力冠军,为母校、为家乡赢得了荣誉!还有学校多年来坚持的美术教育成为特色品牌,为上级学校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学校还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与韩国高丽大学、梨花女子大学、弘益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友好联系与合作关系,为学生毕业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高校资源,同时也提升了十三中学的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探索出了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新模式。近年来,十三中学教育教学屡创佳绩,不断实现着历史新突破。

    放眼未来,政府放心、社会满意、家长好评、学生向往乐学、教师敬业奉献是十三中学的办学目标。做有温度的教育,办有品位的学校,是十三中学的不懈追求。

    (王念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