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玉鹿山 初心不忘绘新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2-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鹿山小学坐落于浙江省嵊州市鹿胎山下、剡溪湖畔,创办于清光绪三十年,已有116年的历史,是当地的一所百年名校。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获得了“全国围棋特色学校”“浙江省示范小学”“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等众多荣誉称号。

    为推进当地教育均衡发展,自2014年起,嵊州市逐步实行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位于市中心的鹿山小学与城郊的三塘小学组建成鹿山小学教育集团,成为当地较早实施集团化办学的小学。自此,学校实行“两校区一体化”办学机制,本着“让每一个学生享受优质均衡教育”的初心和“琢玉鹿山,成器天下”的办学理念,从多方面探索具有鹿山特色的集团化办学模式,促进两校区融合,加强校区特色发展,共绘鹿山教育集团新篇章。

    “五习惯”课堂文化:推进集团教学均衡发展

    鹿山小学实施集团化办学后,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三塘校区的教学质量实现突破性的发展。学校把焦点聚集于鹿山校区自2010年开始探索实施的“五习惯”课堂文化。

    “五习惯”课堂文化是指鹿山校区以“琢玉”为教育理念,落实“三学一点”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倾听、发言、朗读、思维、作业等5个课堂习惯的培养,打造具有鹿山特色的“琢玉”品质课堂。

    集团从环境浸润、课堂实践和评比展示等全方面落实“五习惯”课堂培养策略。首先,两校区52个班级教室张贴“五习惯”标语,学习园地布置“五习惯”细则、“五习惯”竞赛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出台《我有规矩》校本教材,从课堂评价、手势语、顺口溜等多方面对课堂习惯制定详细的操作建议,使两校区的教师对“五习惯”指导有法可依。再其次,开展“五习惯”主题的教师课堂比武、魅力团队展示,学生“五习惯”标兵和“五习惯”标兵班级评比,“五习惯”阅读节、英语节、数学节展示等活动,使师生习惯共飞扬。

    经过长期的“五习惯”课堂文化的实践和研究,集团课题“基于品质课堂建设的小学生‘五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获绍兴市一等奖;市教研室组织召开了全市首个课题现场会《鹿山小学“五习惯”培养方法及策略研究》。“五习惯”课堂文化不仅培育了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素养,更让两校区的课堂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围棋特色教育:促进鹿山学子益智养德

    围棋教育是鹿山校区的特色教育,作为中国首位世界职业围棋冠军马晓春的母校,学校早在1988年就开始从事少儿围棋教育,是较早的浙江省省级业余围棋学校,首批“全国围棋特色学校”。

    学校培育出了马晓春、童梦成、储可儿等6名职业围棋手,校围棋队在市及以上比赛中摘得桂冠40多次,个人获奖成绩不计其数……然而,学校的围棋教育并不只着眼于竞技围棋的辅导,更是遵循“以棋育人”的理念,秉承马晓春校长提出的“益智养德,尚美怡情”8字方针,深入进行围棋文化的开发,从环境、课程、活动等多方面润泽童心。学校着重开发了“鹿鸣围棋”课程,课程分为基础课堂、活动课堂、空中课堂——低年级开设围棋基础课,普及围棋知识,激发学棋兴趣;全校开展围棋竞技节、文化节、游戏节等活动课程,营造围棋氛围,丰富围棋活动;开发围棋微课,学生和家长通过微信公众号“空中课堂”观看学习,亲子对弈,实现“线上线下玩转围棋”。“鹿鸣·围棋”课程被评为绍兴市精品课程。

    园艺特色课程:赋予三塘教育全新活力

    集团化办学后,学校努力给三塘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和教师资源,努力向教育均衡发展的初心奔驰。结合三塘的地理位置特点,集团确立开发校本课程——“园艺”特色课程。在园艺课程中,三塘学生走出课堂,解放手和脑,在园艺苑里播种、施肥、浇水、修剪、收籽,观察生命的变化,收获成长的喜悦。“小小园艺师”课程被评为浙江省精品课程。

    自2017年起,三塘校区进一步开发了“草本坐塘”中草药课程,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菊花、芍药、百合等进行种植和观察。每班成立“护绿小组”,定期对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另外,学生在“我爱春天·相约本草”“印象·秋菊”“一班一草一品”等主题活动中不断发现本草生长的奥秘。课程团队编写教材《悠悠本草 药韵满园》,开设“识药习医”课堂,对学生进行科学、生命等教育,感受中草药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悠悠本草 药韵满园”课程被评为嵊州市精品课程。

    “一桥飞架南北”,集团化办学这座无形天桥,缩短了两校区的教育差异,推进了教育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享受优质均衡教育”,这是鹿山小学教育集团“琢玉鹿山”的育人初心,鹿山人在育人之途上洒下智慧和汗水,必将收获繁花点点。

    (张月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