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系统观念 推进“三全育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2-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把“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近年来,青岛理工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立足整体视域把握教育发展规律,通过系统思维分析育人内在机理,运用系统方法处理矛盾问题,将系统观念、系统方法贯穿融入育人全过程全领域,在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实现立德树人使命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和探索。

    补齐短板

    构建“育人共同体”

    教育是一个蕴含多样、多变、多元要素的复杂系统。而系统观念的核心是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整体。青岛理工大学以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和治理架构为引领,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学科、教学、教材、管理各领域,初步构建起上下“一盘棋”、运行“一体化”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2018年,以土木工程学院获批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为抓手,全面启动全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打造具有青岛理工大学特色的“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学校制定《青岛理工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青岛理工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任务分解》,将学校层面12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细化为93项具体任务,将学院层面的12个一级指标、31个二级指标细化为47项具体任务,把责任和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各部门各学院。出台了有关教学工作奖励、导师立德树人职责、二级单位目标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对增强育人意识、落实育人任务提出明确要求;修订完善基层党建考核、二级单位目标管理考核等办法,把立德树人纳入考核内容,将育人职责指标作为其工作考核考量的首要标准;结合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启动课程育人工作,将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教材讲义内容、教学大纲,纳入处科级干部考核、岗位聘用与考核、荣誉体系、评奖评优等考核评价体系,引导激励各育人主体聚焦立德树人多维发力。

    一系列导向鲜明的措施精准施策,确保了工作件件有落实、不给责任留空当,推动形成了党群、管理、服务部门和教学单位之间多向联动、多维协调的“三全育人”大格局。

    融合断点

    打通“最后一公里”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青岛理工大学坚持以人为本,有效融合课程之间、阶段之间、进度之间存在的断点,把“三全育人”理念贯通学子从录取入校到毕业离校的培养全过程、成长全时段。

    充分发挥思政课主课堂主渠道作用,深入剖析各专业、各学科所含各门课程中育人元素的内在逻辑,整合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通“十大育人”体系的建设内容。2019年以来,以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发挥思政教育主渠道主课堂作用为切入点,课程思政全面铺开:6个参与工程认证的专业和279门课程,均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18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推动形成了一批育人主题明确、育人元素丰富的课程集群。

    从入学教育、学业生涯规划到专业培养、素质养成,从创新能力提升到职业选择引导,学校针对学生不同阶段发展要求,有计划、分阶段、有梯度地开展精准育人,确保全链条、各环节环环相扣、无缝对接、有机衔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提升,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社会化角色转变。

    有温度、有力度的教育始终伴随着学子成长每一步:每逢党的生日、国庆、新生开学、毕业典礼等重要节点,书记、校长和各学院书记、院长都会带头走上讲台、走近学生,讲党课、讲思政课,了解需求、解疑释惑。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以院士、全国教学名师领衔的教学科研团队,致力探索线上教学新方式,将各专业、行业领域实际案例引入课堂,讲清楚、说明白蕴含其中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一批“从教30年以上教师”“最美科技工作者”“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在平时的教学科研管理中,还作为学业导师、班主任、科技创新导师,活跃在学生中间,引领学生成才。

    破除盲区

    奏响育人“交响乐”

    当今大学生时代印记突出,育人场域越来越呈现出立体化特征。青岛理工大学始终秉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工作理念和方法,破除育人盲区,整合优势资源,营造处处用心的全方位育人空间,厚植培菁育英的沃土。

    扎根实践课堂。学校通过搭建校内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三下乡”社会实践三个平台,打造大学生寒暑期社会实践、品牌志愿服务、创新创业训练三类项目,形成与社会观察、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紧密结合的“三结合”社会实践育人体系。2019年以来,1.6万余名理工青年积极投身暑期支教、志愿服务、社会调研、乡村振兴等火热实践,用青春和智慧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誓言。

    用好红色资源。学校创新红色资源、革命文化的打开方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式浸润式教育,激发学子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踊跃参与国旗下的思政课、微党课、微团课、微宣讲,在亲身参与中让红色底色融入基因血脉。

    激活文化力量。实施大学文化培育工程,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校本文化、网络文化、创新文化、特色文化五项建设,发挥校史馆、图书馆、公寓、教室的育人功能,加强书院式环境建设,打造“迎新系统”“青理易班”“理工学子”“小鼎工作室”等网络思政平台,用丰盈的文化魅力滋养学子心灵,潜移默化影响学生、陶冶情操。

    “三全育人”是一个有机的、能动的育人体系,既是一个复杂而深入的学理性探究过程,更是有着巨大社会意义和教育主体价值增值的实践活动。青岛理工大学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智慧和辛劳去推动机制创新、工作创新,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青岛理工大学校长 谭秀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