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唯物史观教育 推动思政教育见实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2-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取得实效,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入推进唯物史观教育,提升高校教师对思政教育本质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达到思政教学目标和教育效果。邵阳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始终践行“明德、求真、共生、超越”的校训,弘扬“共生共荣、唯实唯新”的校风和“明德明理、笃学笃行”的学风,通过强化教师队伍唯物史观理论根基、以唯物史观方法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创新唯物史观教育教学实践手段等,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强化教师队伍唯物史观理论根基

    高校教师在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教学中,不仅要有正确的政治认知,还要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保持时刻学习、终身学习唯物史观理论的同时,关注学术前沿及理论动态,不断进行自我进修与提升。学院注重培养思政教师修德修身、敬业精业的教学风貌,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理论培训班、学术交流研讨、理论科研成果展示等强化教师队伍的唯物史观理论根基,为思政教育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一流的师资保障。如,学院定期召开以学术交流为主题的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集体学习教育工作的新精神、分享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作品研读成果、交流新的科研成果,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学院积极引进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高端人才,扩宽教师校内外参与理论培训渠道,建立合理完善的教师进修深造制度,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学院组织党员教师及干部赴塘田战时讲学院(南方抗大)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强化党员理想信念,以实干践行初心,用担当诠释忠诚,使全体党员深受教育和鼓舞,并把主题教育的学习收获贯穿到本职工作中去,担当好思政课教师的使命与责任,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教育的建设。此外,学院还组织教师进行社会实践研修,以“延安精神”“红船精神”等红色文化为主题,促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装入教师脑、走入教师心,加强教师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以上做法均是唯物史观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的体现,有利于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以唯物史观方法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在大学阶段,很重要也是很首要的任务就是学会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政教育实践中,重视唯物史观方法论认识问题方法和问题解决途径的正确传授,帮助学生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院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层面,一方面积极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上好思政课,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既重视学理高度的增强,又重视情感温度的释放。如学院摒弃单纯说教式教育,组织全体师生通过网络平台在线观看“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新冠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让学生在接受民族精神洗礼中明确肩头责任,努力向上;学院以表彰先进典型活动克服学生思想偏差,以榜样精神激发学生综合素质积累;学院积极组织党员学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调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在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同时,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提高自身主观能动性,增强自身综合素质,自我净化,自我提高。

    创新唯物史观教育教学实践手段

    科学的方法论可以让思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能让学生主动接受并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解决问题。学院力争破解“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的难题,使学生从“苦学”转变为“乐学、善学”,不断创新唯物史观教学实践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学院在此思想指引下,重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教学手段改革,广泛宣传动员,创新微视频、微评论等竞赛形式,将学生全员纳入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手把控作品思想动态,最后学院将优秀作品展示在官网上,以学生视角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生中;学院积极开展校长、院长进课堂活动,用“大家”的真实故事,上好思政教育课,并在课后布置自我反省系列实践作业,强化学生明确学习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学院组织学生赴湖南省邵阳县绍田村为小朋友们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组织小朋友们进行火灾、地震逃离模拟演练,引导他们正确规避风险、保护自身安全,不仅帮助当地小朋友们提升了安全意识,也使得学生作为主体,以自身行动践行唯物史观。学院还通过校外参观、社会调查、实地调研等教学实践手段,增强学生对唯物史观指导中国实践的切身感受,强化思政教育效果。

    本文是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吕振羽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课题编号:19WTB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阳素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