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恬养知 崇道进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2-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校全貌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江苏省沛县中等专业学校位于江苏北部素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美誉的沛县,近年来,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涵恬养知,崇道进技”的校风,践行“为社会持续发展育人,为师生终身发展养知”的理念,为苏北农村经济发展培养了数万名具有积极个性品质的优秀毕业生。

    多元主体

    彰显职教协同育人特色

    学校树立“德技双馨”质量观,在管理工作中,做到育人为本、德育先行、强化技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鲜明的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特色,针对苏北农村学生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个性品质。

    四自管理,四位一体

    学校德育工作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构建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新四自”培养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淀校园文化特色;发挥文化发源地优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业、企业、专业“三业”文化融合,实现文化育人;健全学校、家庭、企业、社会“四位一体”合作育人。

    校际交流,校企合作

    学校结合苏北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围绕产业办专业、结合专业联企业、联好企业促专业,与多家公司建立试行现代学徒制,开展校际交流,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学校与意大利保罗迪亚克诺学校开展校际交流合作,完善了技能培训模式,学生职业技能证书获得国际认证;学校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加强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创新开发有苏北农村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鼓励学生选修德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扩大学生境外实习就业机会;学校与多所高校和多家企业联合培养,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培训和锻炼,建立职业培训与产业发展的动态对接机制,聘请国家级别心理咨询师进校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双向交流,双核育人

    学校“阳光”心理社团定期到社区、学校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营造和谐、健康、奋进的心理教育氛围,学校、社会“双向”交流,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作用。学校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注重学思行结合,指导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核心从业素质与核心职业技能的“双核”人才。

    多层推进

    创新开展心理健康工作

    近年来,学校针对苏北农村学生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及时创新开展心理健康工作,采取多层推进的方式,着力打造学生的积极心理个性品质。

    统筹规划,创建阵地

    学校于2006年建成标准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设置了心理接待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测量室、音乐放松室、团体心理活动室、心理宣泄室、沙盘室、个体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配备专用电脑,购买了心理测量软件、心理自助查询系统、智能呐喊宣泄仪、宣泄系统、反馈型智能音乐放松系统、沙盘、团体辅导活动工具箱、团体辅导活动桌椅等设施设备,校园网站开设了“心育之窗”专栏定期更新内容。

    整合资源,培优师资

    学校认真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任副组长、学生管理处和教学科研部门为成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小组,其中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13人,形成了以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和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师资队伍。

    学校注重培优人才队伍,打造优质师资,对全校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选派专业带头人到德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研修,培养中外合作办学骨干教师,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综合素养。

    宣传调研,跟踪建档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制订心理健康宣传、调研方案,完善学生管理、转介、危机干预等方面的工作制度,由点到面,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实施过程性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心海导航”做好学生的心理普查,利用网络问卷调查,进行大数据统计分析,筛选出正常和异常的学生,今年筛查1700个学生,其中正常的占99%、异常的占1%。安排好异常学生的约谈工作,解决异常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好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建立学校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学校坚持对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成长档案,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的、长期的跟踪调研措施,包括该生在校3年期间的个性表现、成因与教育对策,最终养成了哪些积极心理个性品质,考上了哪所高校,毕业后参加了哪些社会实践活动,至今取得了哪些成就等,通过网上引导、跟踪分析、沟通反馈等方法,传授积极个性心理健康知识,渗透积极个性心理健康教育。这些学生的情况被真实、全面、详细地载入《沛县中专学生积极个性品质典型案例集》。

    开设课程,丰富内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内容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活动主题课,如“好习惯,从‘心’开始”“理想从这里启航”“珍爱生命,健康成长”“感恩让我成长”“优化情绪、释放压力”等,提高个人优秀品质;还有阳光心理社团活动课,如“发现自己优良的个性品质”“我的闪光点”“遇见最好的自己”“心灵的守护者”“我自信,我成长”“友好相处,快乐你我他”等,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我,提高自信,提升自己,帮助他人,并能很好地影响带动周边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优化学生情绪,打造学生积极个性品质。

    密切合作,辐射苏北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密切社会合作,充分利用苏北农村校外资源开展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利用学校心理健康资源服务社区,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作用。学校与妇联联合到苏北农村“面对面”地开设讲座和开展团辅活动,在中心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学会感恩,学会珍惜》《走过雨季》《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等,到苏北多个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进行面询、团辅、家长课堂等活动,到多个看守所对在押人员做团辅辅导,到多个村庄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打造青少年积极心理个性品质。

    课题研究,收获成果

    学校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会,2013年开始研究的国家级别心理课题“职校学生不良个性表现、成因及教育对策的研究”于2018年结题。2019年,申报国家级别心理课题“未来中职学校学生积极个性品质的研究”并立项。阳光心理社团的师生积极参加省“文明风采”大赛和市心理健康优质课评比活动,多人获奖,阳光心理社团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学生社团”和“徐州市优秀社团”。

    多种形式

    打造学生积极个性品质

    学校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开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营造和谐、健康、奋进的心理教育氛围,力争把每名学生都培养成情绪健康、意志坚定、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符合心理健康标准的学生,全面打造职教学生积极心理个性品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小组首先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网络问卷调查,形成大数据,统计分析、筛查、约谈、面询和个别辅导,对“问题家庭”的学生通过家长委员会、居委会等途径,了解家庭实情,同时进行家访,为家长开通心理热线、心理信箱和咨询QQ等,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实情,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对中职二年级的学生主要开设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进行青春期教育、情绪管理、感恩教育、人际交往与价值观教育等,开展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组织心理剧比赛、心理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休闲沙龙等活动;对毕业班的学生重点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以团体团辅和个别辅导为主,辅助微信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及时发现并解决毕业班学生的心理疑难问题,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引导“问题学生”合理发泄不良情绪,进行音乐抚慰,引导情绪转移,组织学生参与情境体验、讨论分析、谈话沟通、行为训练、心理陈述等活动,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与自豪感,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于一体,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帮助学生一步步改正不良行为,铸造中职生智力、情感、性格三位和谐一体的积极心理个性品质。

    江苏省沛县中等专业学校紧紧围绕苏北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打造中职学生积极个性品质,取得了辉煌成就,学校先后被评为“首批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星火学校”“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德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