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为师 成就未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1-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所学校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文化理念是否具有生命力有着密切联系。走进宁静优美的重庆市两江中学校,绿意葱葱的山水园林景观与欧式建筑完美融合,处处彰显着学校的文化底蕴和精细管理,一花一木也与其“善文化”的理念相呼应。“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为极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这也正是学校文化理念的来源。在对“善文化”的丰富、拓展中,两江中学逐渐将其内涵延伸为“为社会谋进步、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福祉”的“善天下”理念,并以此为引领,不断追求卓越,继往开来。面对这样一所满含家国情怀与历史担当的现代化学校,其未来值得期待!

    重庆市两江中学校成立于2010年,是渝北区坚持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大力推进“临空都市教育强区”建设,借助“两江新区”的区位优势精心打造的一所高品质、现代化特色中学。学校自成立之初就受到区政府部门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和关心,确立了清晰的发展目标,即要将两江中学办成渝北更好的学校,要服务渝北,面向重庆,打造现代化的一流市级示范高中。

    两江中学占地104亩,校舍总面积6万余平方米,规划建成60个教学班,可同时容纳3000多名学生学习。学校环境幽雅,教学设施功能齐全,建有高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标准运动场、多媒体教室、学生阅览室、琴房、形体训练室、美术绘画室、计算机教室、图书馆等教育教学设施。同时,一流的校园设施设备,为实施小班化教学,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提供了有利条件。除了优质的办学条件,作为渝北教坛的一颗新星,两江中学的软实力也不容小觑。学校仅用3年时间,便跻身重庆市重点中学行列,短短10年间,学校先后获得重庆市文明单位、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重点课题教育科研学校、全国心理教育规范化建设科研基地、全国科研优质课实验基地、全国地理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工作教科研基金科研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重庆市美丽校园、重庆市安全文明校园、重庆市首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各级荣誉百余项。而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与学校独树一帜的文化理念和独特的育人路径息息相关。

立足顶层设计,以“善”文化引领学校各项发展

    滚滚长江,滔滔嘉陵,孕育了几千年灿烂的巴渝文明,培养了无数“善天下”的杰出人才。“民风淳朴、善风犹存”是两江流域的文化主脉。两江中学地处两江交汇之地,以山水为师,以自然为友,得两江之惠顾,聚山水之灵气,从民风、善风中领悟为教为学之理想和办学治校之信念。办学伊始就提出“上善若水善天下”之办学理念,以“善文化”为核心,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储备“善天下”之识、汇聚“善天下”之智、积蓄“善天下”之能、锤炼“善天下”之志、修养“善天下”之品。

    1.立足时代精神,探索“善教育”新内涵

    两江中学自建校以来,依托两江流域深厚的文化积淀,遵循现代化教育思想,走内涵发展道路。多年来,学校以“善”为核心,立足“善行”教育,突出“善德”培养,注重“善文化”内涵的挖掘,矢志践行并传承“上善若水,厚德乐学”的“善文化”精神;追求“善满校园”的“善文化”办学目标;奉行“心善、言善、行善、善天下之人”的“善文化”培养目标。学校不仅继承发扬“善”的理念,更在时代发展中赋予“善”更加丰富广阔的含义,结合新时代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善教育”模式。

    针对“善”字所具有的“善良、美好、善于、擅长”等意义,两江人对其进行了现代教育解读:一是结合“善”的“善良”之意,抓学生“善”的品行培养,以善修德,以德立人。学校以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为内容,以善在学校、善在家庭、善在社会为活动范围,通过日行一善、习善、积善、行善等践行活动,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引导学生崇尚文明,培养学生“上善”品德。二是结合“善”的“美好”之意,通过广泛开展全体学生参与的健康教育、体育强身、艺术尚美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拥有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形成真善美的价值观,进而追求心灵美、人格美。三是结合“善”的“善于、擅长”之意,引导学生善于修德、善于求知、善于思考、善于合作、善于实践、善于创新,从而培养“心善、言善、行善、善天下”之人才。

    2.寓教于景,打造人景融合“善教育”氛围

    两江中学被评为“重庆最美山水园林校园”,在于景,更在于寄于景中的育人情怀。踏入两江中学的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刻着“心善如水,行善如流”校训的水幕墙。漫步校园,随处可见其用心。

    2010年,两江中学在筹办之初,先后完成了6万多平方米的外墙美化装饰工程,3000多平方米的运动场扩建工程;建成2600多平方米绿地;栽种各类花草树木70余种,9万余株;两江名人励志墙、两江潮浮雕墙、雕塑、奇石等景观建设10余处。学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校园文明,以此为出发点,精心谋划,分步实施,优化细节,动员全体师生出谋划策,共同参与,使校园环境处处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处处展示着学校“善文化”的氛围。

    敞阔大气的校园是成才的摇篮,是精神的圣殿,更是美丽的花园。在这里春有花香夏有荫,秋有果实冬有青;绿荫滴翠,金桂飘香,流水含情,叠韵流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北欧风格建筑与中国园林景观相得益彰,“上善若水善天下”的办学理念逐渐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动指南,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化文化已形成系统并彰显特色。如今,“尚真、尚善、尚美”的优良校风已在两江中学形成,一个文明、和谐、向上的人文校园充溢着蓬勃的朝气,弥漫着育人的幽香,散射着“善天下”的魅力,为“善文化”的践行奠定了坚实的校园文化环境。

以“善”赋能,党建引领,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

    先有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办学多年,两江中学始终注重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坚持抓师品、强师能,成就教师“上善若水”的品质,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生的快速成长。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铸魂强能、科研兴校战略,两江中学相继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仅2019年,学校先后有87人获得市区级表彰,一支市级、区级、校级三级骨干教师队伍已然形成,正在不断为学校人才培养贡献强劲的专业力量。

    1.党建引领,以“善文化”涵养师德

    “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党建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这一建设要求对于教师队伍建设同样适用。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两江中学始终遵循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坚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党员教师队伍的原则,不断对教师队伍进行优化,充分吸纳专业能力强、工作态度优的教师加入。为此,两江中学开辟了多种招聘渠道,一是面向全国公开招纳教育英才组成中坚力量,他们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业绩突出,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市区优秀班主任、赛课一等奖获得者;二是引进北京师范大学等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和一大批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构成教坛新秀;三是抽调区内重点中学优秀干部组建管理团队。学校多层次、全方位地面向社会招聘,形成了年轻化、高知识化、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教师队伍。

    在重视教师专业能力筛选的同时,两江中学还主动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拓展党员干部教育培养方式,提升教师的素质能力。在校长郑睿看来,带领教师队伍不能用冰冷僵硬的制度,要以情感人、以德服人。他关心教师的精神世界,从教师待遇、职称评定、职务任命等方面给予保障,从而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归属感。2019年学校元旦文艺汇演,他为“感动两江”2019年度十大人物颁奖。办学10周年成果展上,请市区领导为两江中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十大教师颁奖,凝聚师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他带领校领导冒雨在校门口迎接教师并送上教师节问候,让全体教师得到被尊重、被肯定的心灵滋养。

    多年来,学校始终在“善”文化的引领下,按照理论与实践、自律与他律、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党建引领,完善师德建设制度,加强师德宣传教育,厚植尊师重教文化,强化师德师风考核,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涵养。近几年,学校陆续开展了“弘扬红岩魂,建功新时代”“迎七一、庆党生、感党恩”等各类红色主题党员实践活动,定期组织主题党日活动,使党员教师的初心得到了纯粹的淬炼,党性得到了坚实的锤炼,党魂得到了实质的升华,教师队伍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2.教培结合,多渠道助推专业提升

    教研能力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如何快速高效地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对校长郑睿提出了挑战。经过数年实践,郑校长以其长远发展的目光、雷厉风行做事的风格,带领两江中学围绕“质量工程”做文章,以激发教师自我提升的内在驱动力,培养具有建模思想、跨学科思维的全能型教师,给出了完美的破题方法。

    (1)制度护航,拓宽教师成长路径

    两江中学积极开展“师资优化工程”搭建教师成长路径,强抓师品、师能建设,大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目前已形成制度,成为常态。学校着力抓好“三飞工程”——即群雁齐飞工程,抓全员,提素质,上水平;雏雁起飞工程,抓新秀,促成长,增骨干;领雁高飞工程,抓骨干,培名师,作示范。同时,常年坚持教学常规督查督导,将其结果纳入教师的奖励性绩效考核。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