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精准扶贫“组合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1-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时代 新职教 新征程(重庆篇)   

    2020年10月28日,对于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来说,无疑是一个交汇着欣喜与豪情的时刻,在重庆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举办的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技能培训成果展示活动”中,学校建档立卡学生2019级护理14班范杰荣获母婴护理项目技能竞赛一等奖。成绩背后彰显着学校专业办学水平和教育扶贫行动中的智慧与情怀。

    “教育扶贫是‘拔根’式扶贫,这方面,我们有优势,也有信心能够以不懈的努力,通过智力帮扶有效地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校长张展坚定不移地说。

    2014年,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扶贫、职教援藏的号召,打响了一场以“教育扶贫”“精准扶贫”为核心与动力的脱贫攻坚战。

 

    重精准:五大精准 扶智扶根

    教育脱贫攻坚,重在精准,贵在精准,难也在精准。

    在教育扶贫行动中,学校重视“精准化”,通过缜密调研,以问题为导向,开“精准”处方,科学制定“招生、管理、教学、德育、就业”五大维度的精准扶贫路径,在精准扶贫的路上阔步前行。

    ——精准招生,对接当地人才需求,合理制定招生计划

    学校坚持先调研、后计划的原则,对接青海省各教育及卫生部门,获取人才需求信息并制定招收计划。招收范围从2014年青海玉树的藏族学生,至今已涵盖青海玉树、黄南、果洛、海南、海西、海北6州的藏族、白族、土族等学生,累计招收培养护理专业人才348人、影像专业人才22人、检验专业人才7人。

    ——精准管理,立足渝青文化差异,多措并举对口帮扶

    学校创新构建层级管理的“1+1+1+N”长效机制,即“1个领导+1个中层干部+1个班主任对接N名藏族学生”,以点带线、以线促面,有效地促进藏区学生融入校园、全面成长。此外,学校立足渝青文化差异,实行混班制,增设专职人员负责藏族学生日常管理。学校严格落实藏区学生精准扶贫资助政策,实现精准识别、精准认定、精准发放,为藏区学生的生活提供坚实保障。

    ——精准教学,围绕藏区学生学情,开展教学改革

    作为一所专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医药卫生职业中专,学校依托附属医院,对接健康产业发展和行业标准,创新实施“医教结合、五维一体”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内容与临床标准一体化、教学过程与临床过程一体化、教学场所与医院病房一体化、学生与实习护士医生一体化、教师与护士医生一体化,藏区学生通过见习、床旁教学、跟岗实习、病史采集、健康宣教等实践活动,进行知识能力的完善、应用和拓展。教学中,学校开展“差异化”教学,组建汉藏学生“一对一”合作学习小组,确保每一个藏区学生学习不掉队。

    ——精准德育,针对藏区学生性格,开展丰富德育活动

    成立民族文化社,开展“仁道”系列主题活动,以“行为习惯养成”为主题开展德育实践周等活动,将爱国主义、法治教育、安全教育、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其中;以“职业素养培养”为主题聘请行业专家及优秀毕业生到校宣讲医德医风建设;以“职场文化体验”为主题开展“岗位实践”等活动,让藏区学生体验职场文化,锤炼“仁心仁术”。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大师工作室,为藏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

    ——精准就业,搭建人才需求平台,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学校坚持“升学有门,就业有路”的办学理念,帮助藏区学生升学就业,并鼓励他们回乡就业,服务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截至目前毕业146人,其中113人升入青海省卫生职业技术学校等大专院校学习,参考升学率达80%;33人回到家乡投身基层卫生事业,用人单位反馈满意率达99%。

    五个精准,五个环节,节节发力、节节作为、节节精彩,凝聚起学校精准扶贫的强大合力。

    重成效:凝聚合力 释放活力

    现如今,随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五个精准的持续推进,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发展取得喜人成效。

    藏区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累计获奖37项,其中国家级别1项、市级6项。2017年,求尼永措等藏区学生主演的微视频《为梦想远行》获第十三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决赛一等奖。

    藏族学生数量从2014年的41人到现在的378人,年招生规模是目前全国中职学校招收藏区学生较多的学校。新疆喀什卫校、江西赣州卫校等10余所学校来校考察学习。2016年5月,中国职业技术学会卫生专业委员会在学校召开现场会,校长张展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于2019年7月启动“扶智班”招生考试工作,录取31人,开启了助残扶智扶贫助学工作,帮扶时间3年,直至学生升入大专或参加工作。

    成绩是对过去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鞭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全体师生将接续奋斗,为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郑小波 冉国英 杨 华)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