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到海的对岸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3-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学校,前身是一所与新中国同龄的渔家小学,自2007年改制为九年一贯制以来,已经走过了十余个春秋。其间,学校历经两次迁址、两次更名,却始终紧紧围绕大海的生命底色和蓝色基因,创建海洋教育主题式学校文化,以“让海蓝浸润生命”为办学理念,探索“规范+精细+优质”的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海洋特质+内涵品质”双提升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向海而生:

    构建学校核心文化体系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海的邂逅,让智慧的滨海人更有信心筑梦未来,向海而生……

    学校将大海赋予人们的精神、气质和襟怀,转化为师生成长的生命愿景,构建了引领学校发展的核心文化体系:

    教育理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办学理念——让海蓝浸润生命

    校  风——像大海一样蔚蓝

    教  风——海风轻轻吹拂

    学  风——踏浪·逐日·放歌

    校  训——让我们到海的对岸去

    这个核心文化体系汇聚了滨海人的海洋情怀,凝结着滨海人的教育智慧,传递着滨海人的办学方略。

    十几年来,学校既聚焦海洋,又放眼绿茵,逐步形成了“海洋教育”和“校园足球”双特色,收获了“全国海洋意识教育”与“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双基地的殊荣。学校将深邃、坚毅、淳朴、包容等海洋特质融入师生生命成长的每个细节,使校园里处处都有“快乐追‘球’,怀梦远航”的足迹,师生们时时践行“以海铸品,以蓝化行”的文化自觉……

    恋海而长:

    深化四类特色课程实施

    课程是核心,质量为生命。以海为师,让执着的滨海人遥望彼岸,恋海而长……

    曾经的滨海学校依海而建,以海命名,与海结缘,奠定了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于是,学校把海洋当课堂,以海边人赖以生存的海洋元素为课程资源,大胆探索、传承创新,逐步开发、完善并深化实施四类特色课程。

    科普体验课程——学习海洋知识,注重体验积累。

    这是学校课程体系的原始积累,以“大海告诉我”系列校本课程为主线,以体验、参与、互动为主要授课形式,通过融合、加工、运用课内外所学知识,达成普及海洋知识、感悟海洋文化、培育海洋意识等课程目标。目前学校已形成了涵盖“渔家生活体验课程、海洋教育理解课程、海洋环保教育课程、海娃社团活动课程、海洋科技启智课程、海权意识培养课程”六大类20余门科普体验课程。学生通过亲海、近海体验,生发向往海洋、探索海洋的蓝色激情,进而为自己终身成长打上海蓝的生命底色。

    个性发展课程——关注艺体素养,助推个性发展。

    艺体双修是学校课程体系的两翼,共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指国家课程中的艺体必修课程,包括音乐、体育、美术、书法等;第二层次是指学校深度融合海洋教育主题,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而开发并实施的艺体选修课程,如“巧系水手结”“贝艺创作”“滨海‘船·旗’”等。这些课程也是学生们参与热情高、极为喜爱的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得到充分尊重,艺术、体育潜能得到深度发掘,在多元化、多样性的选择中提升艺体素养,实现个性发展。

    文化创新课程——关注文化溯源,汲取生活智慧。

    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智慧启迪,文化创新课程依托对学校文化内涵的探究、内化和践行,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体会、分享文化发展过程,感知文化的形成过程和创新过程,如“我的文化我的班”“爱上这片海”“我眼中的海洋”,就是以班级、学校、海洋为文化创新的视角,经历发现、探索、理解、创新的过程,从而实现文化创新、智慧启迪的课程目标。

    品质培育课程——关注核心素养,成就品质人生。

    核心素养提升是学校课程体系的育人目标。品质培养课程就是将中小学生成长所需培育和养成的优秀品质整合于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中,通过课程实施完成学生“品”与“行”的互促互进过程,体现了“以海铸品、以蓝化行”办学思想在课程上的实施精髓。如“升旗·逐日·励志”课程以培育学生优秀品质为课程目标,通过主题活动进行师生互动、团队展示,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诠释、拓展、践行海洋品质。

    闯海而荣:

    依托三个海洋教育助力

    育人的帆兜满文化的风。凭借“环境创设、课题牵动、评价导向”的三个海洋教育助力,让勇敢的滨海人有信心把好航舵,闯海而荣……

    主题环境创设——以境育人,润泽无痕。

    一景一物皆有意,一楼一廊总关情。学校的人、事、景、物,既是一种文化的场境,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为此,学校把走廊、大厅等公共区域设计成为开放的海洋课堂。共分为三条主线,一条是主楼厅廊区域:“海蓝文化”核心价值展示区、“中国梦·船文化”中国船舶发展展示区、“海蓝情·我的梦”海洋实践活动体验区、“海权意识”培育区;一条是班级所在的走廊区域:“海洋环保”“海洋科技”“海洋地理”“海洋气象”等海洋科普文化区;一条是利用楼层拐角创设的“向海阁”“恋海廊”“闯海吧”开放式主题休闲区……三个区域、三条主线,纵横交错,点面结合,铺就了一幅“以海启智、以海润情、以海铸魂”的动态画卷,使学生在学校就读期间如同置身于海洋的博物馆,耳濡目染,时时影响,汇聚成一股强大的育人力量,从而实现文化育人、文以化人。

    相关课题牵动——以研育人,提升内涵。

    科研兴校,科研强校。学校立足海洋特色与办学实际,以课题“海蓝文化在初中学校的构建与实施”“中小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实践研究”“九年一贯制学校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为切入点,将学生品质培育、高品质课堂建设、学校文化生成有机融合、重塑整合,成为“以研育人、提升内涵”的有效载体。

    课题研究的有效方式不仅在于校本的探索与实践,还在于同盟的合作与互促。为此,学校在与“全国少年儿童海洋意识教育促进会”各学校联合互学并承办大连论坛的基础上,成功发起并成立了大连首个“青少年海洋教育联盟”,与同城的海事专业学校、涉海单位和中小学海洋教育学校共建,轮值承办中国航海日大连庆祝活动,合作开展“课程游学”“海洋阅读”“知识竞赛”“舞台展演”等系列活动。

    课题牵动、联盟互促也让教师们获得了长足发展。学校教师还与海洋专家、教育专家一起参加了由国家海洋部门宣传教育机构组织编写的全国首套中小学海洋意识教育教材《我们的海洋》。

    特色评价导向——以评育人,关注过程。

    “拾五彩贝壳,做追梦海娃”是滨海师生、家长全员参与的“积贝式”德育评价活动。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突出表现均可兑换象征个人成长不同颜色的“贝壳精灵卡”,实时记录,学期积累,优秀者除了可荣登“海皇星摄影棚”领奖台以外,还可以获得一次由自己申请的独特的奖励方式。比如,与学校里的明星教师合影、获得外籍足球教练签名等。同时,学校还将海洋特色评价引入班级管理,每周评出“金贝奖”和“金舵奖”。这种评价方式像海风一样轻拂着学生生命成长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在海洋教育主题式学校文化的引领下,学校的办学品位与育人品质不断提升,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扩大,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彰显。学校曾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先进学校”“大连市义务教育管理标准示范校”“大连市特色目录学校”等,还荣获了“‘王者陶瓷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总决赛冠军”,并作为辽宁省仅有的学校代表,成功承办了“全国校园足球新长征活动”。

    向海而生,恋海而长,闯海而荣。奋进的滨海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始终不忘心底的坚定追求:

    让我们到海的对岸去,因为大海的对岸——远方有片蓝蓝的天!

    (徐春娟 张红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