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本科教育体系显特色 产教共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3-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20年,广州航海学院航海技术、轮机工程、交通运输3个专业入选2020年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交通管理等6个专业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专业。“要办好一流本科,必须有一流专业作支撑。”邹采荣强调,作为广东省本科高校交通运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任单位,广州航海学院凸显航运特色,主动建立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持续优化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学校精准对接航运全产业链,布局“海陆空轨”专业链,构建航海类、船舶与海洋工程类、港口与航运类、信息与通信工程类四大主干专业群。

    新技术催生新业态,专业建设必须因势而新。广州国际航运枢纽正在建设高标准“智慧港航”。广州航海学院以校企融合为着力点,做大做强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扩展临港制造类专业。学校还运用人工智能等新科技,赋能航海技术、轮机工程等传统优势、特色工科专业,用“新工科”服务于航运智慧化发展。

    近年来,广州国际航运枢纽大力发展航运金融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对既精通航运又熟悉现代物流、航运法律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产生较大需求,广州航海学院专门成立国际邮轮游艇学院,以“新文科”建设思路为指引,积极拓展航运金融保险等新兴涉海高端服务类专业。学校明确专业基础相通、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交叉融合发展等原则,凸显文理交叉相融、适应市场需求等着力点,强化海事法律、邮轮乘务等航运高端服务类专业集群建设,打造服务现代航运服务业的“新文科”队伍,为广州国际航运枢纽战略转型升级做好人才储备。

    广州航海学院现有32个本科专业,基本形成以服务海事为特色,工学为主,工、管、经、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涉海专业占比达三分之二。目前,学校拥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一流建设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

    产教融合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命运共同体”

    广州航海学院与中海散货运输有限公司共建了4艘教学实习船,航海类专业学生在实习船这个“海上大课堂”上,学习部分专业课程,锻炼航海实操技能,拥有16周以上的顶岗实习。实践教学在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比35.28%。

    为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真刀真枪”地练技能,广州航海学院投入近亿元,新建了船舶动力定位实验室等一批航运学科特色专业实验室,新造一艘教学游艇。学校现有123个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两亿元。学校每个专业都联合企事业单位,共建4个以上校外实习基地。目前学校拥有6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4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立环珠江口综合性实践基地群,建设两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

    广州航海学院与广州港集团共建“广州港班”,校企双方根据行业、岗位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装卸工艺”等课程资源,联合授课,广州港集团对毕业生优先聘用。

    “学校坚持‘一核心两对接两融合’的建设理念,精准对接地方产业和行业发展需求,开放办学、协同育人。”据邹采荣介绍,广州航海学院积极联合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单位,建立学历教育与船员执业资格培训有机融合的教学体系,大力推动产教融合。学校各学院均组建由校、政、企各方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力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企业实践对接、职业能力培养与综合素养教育统一,全方位探索国际标准、行业规范、校企无缝对接、双证有机融合的高素质航运人才培养模式。

    广州航海学院顺应国家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要求,让理论教学、实操训练、课程体系与国际公约接轨。学校与德国德累斯顿国际大学等20多所国外知名高校加强交流,开展学分互认、本硕连读等合作项目,从而提高人才培养层次。

    广州航海学院人才培养实现国际化程度高、职业素质高、技能证书持证率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用人单位满意度高。近年来,学校平均总体就业率达9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学校超过80%的毕业生在广州和大湾区从事航运、海事管理等涉海类工作,一大批毕业生已成为金锚船长等企业技术骨干和管理精英,行业对学校毕业生的评价是“能力强、上手快、留得住”。

    “质量工程”驱动人才培养模式持续优化

    近年来,广州航海学院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备受欢迎,招商轮船等公司纷纷抛出橄榄枝,毕业生常常供不应求。这得益于该专业每年开展一次内部质量审核、查漏补缺,应需而变地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高等教育进入了全面提质创新的发展时代,学校抓准抓实质量管理体系,大力实施‘质量工程’。”邹采荣表示,广州航海学院根据国际海事组织职业能力模块以及国家海事部门适任证书统一考试与评估课程,优化课程体系,构建连续有效、与国际接轨、权限与职责分明、可追溯性、全过程监控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将其作为本科教育促改革、建体系、提质量的重要抓手。

    1998年,广州航海学院建立并实施国家海事部门认证、与国际接轨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学校还构建了校领导、质量管理办、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等分工协作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经过20余年的连续有效运行,学校成为国内率先通过国家海事部门履约核验认可、国际认可的航海高等教育机构。

    “学校每年开展一次内部质量审核,定期开展外部质量审核。相关专业根据审核组所列出的不符合项、建议项清单和审核报告,不断整改,提升教学管理质量。”广州航海学院副校级领导袁炎清表示,学校推进教学质量监控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发展,保障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达到国际公约规定的职业资格标准。学校按全面启动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思路,推动行业认证理念横向普及到所有师生,纵向扎根到所有专业。全校所有本科专业逐步实现教学与管理全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可控制性。

    广州航海学院还打出分类建设、分类管理、加强奖励、及时更新课程内容等“组合拳”,优先建好主干课程,科学整合一般课程。学校激励教师深耕教学改革,探索体验式、项目式等教学模式,对学生加强过程性考核,推进课程研发、实施质量全面提升。学校荣获6项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建成1门国际海事组织示范课,20门省级一流、精品等课程。

    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产业、反哺教学

    在抗击“山竹”等台风中,广州航海学院科研团队用创新技术和智慧,助力珠江口实现零事故、零伤亡、零污染等“五零”佳绩。学校研究团队还联合广东海事部门等,为通航环境等诊疗开方,帮相关政府部门、港航企业等提升了珠江口生命安全保障水平,“珠江口水上交通安全治理方法与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成果获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学校科技创新工作坚持需求、问题、特色导向,努力服务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突出‘服务行业、服务广州、服务湾区、服务国家’的担当情怀。”邹采荣介绍说,广州航海学院科研评价突出质量、实效导向,重点考核科技成果的行业贡献、人才培养情况等,从而使教师、学院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学校引导教师与企业、行业联合申报产学研项目,研发行业前沿、共性关键技术。

    广州航海学院聚焦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组建大团队,与企业联合共建大研究平台。目前,广州航海学院拥有4个省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6个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以及11个高层次科研开发平台。学校着力推动科技创新转段升级,助力企业、行业破解痛点、难点问题。在智慧航运方面,学校承担了交通运输部门等相关机构科研任务,主动开展港口、航运、航海等专项性和综合性研究,完成了港珠澳大桥通航论证等100余项船舶通航安全评估项目。学校还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航运研究院等新型智库作用,积极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多篇专报、提案等被相关部门采纳。近年来,学校获得100多项国家级别、省部级课题。“十三五”期间,学校获得180项市厅级及以上课题,总经费两亿多元。

    学校坚持科研反哺教学。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创新大赛,近3年,学生在学科、技能等省部级以上竞赛中,荣获11个特等奖、53个一等奖,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勇夺铜奖。

    中华民族,向海图强。广州航海学院将以广州市筹建广州交通大学为契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创共赢。学校将继续立德树人担使命,培育人才勇作为,助推“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海运强国、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国际航运枢纽和广州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等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扬帆远航、出新出彩。

    (陈海航 钟碧良 王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