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古萌新 展“龙行凤仪”风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3-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成都市龙泉驿区实验小学校是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老校,前身是始建于1797年的凤仪书院,1985年更名为如今的校名。传承至今,学校培育了数以万计的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素有“百年书院,巴蜀名校”之美誉。

    长久以来,学校秉承“龙行未来、凤仪人生”的办学理念,以“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具有实验性和示范性的中华特色学校”为办学目标,努力培养“适应未来、创造未来”的龙凤少年。

    缘起

    两百多年的文化传承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学校深挖底蕴,积极探索构建“龙行凤仪”课程体系,全面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引领学校高品质发展。

    “龙行”指学生要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奋力争先,实现行动自觉,着力于培养自己适应未来、创造未来的能力,具体包括善行、雅行、创行、美行、健行、探行6种特质。

    “凤仪”指学生要拥有远大的志向,从仪表、礼仪等方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礼尚美,修德养心。

    “龙行未来、凤仪人生”理念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己任,培养学生具有“智能、进取、独立”的精神和“仁爱、合作、和谐”的品质。

    学校立足实际,通过构建“四维六域”课程搭建“龙行凤仪”课程体系。“四维”指基础性、拓展性、选择性、综合性课程,“六域”指仪行之善、仪行之雅、仪行之创、仪行之健、仪行之美、仪行之探。

    实践

    在实施层面,学校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开展多元实践。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特色学科课程建设。每个学科结合课堂教学开展“以‘惑’为轴的深度学习引导研究”课堂改革实践。

    一方面落实“1234”行动框架。“1”指一个目标体系,“2”指两种班级形式(固定和选班)确保全体优秀,“3”指三类课堂形态(基础素养课、综合发展课、素养提升课)整合推进,确保立体优化,“4”指四项能力培养(学习内生力、自主学习力、资源整合力、学习表达思考力)确保发展优质。

    另一方面,开展“融合+创新”理念下的学科课程群建设。学校利用融合理念,拓展“五育并举”的实施路径,开展学科内、学科间、跨学科的融合,提升“龙行凤仪”课程的内生力。学科内,二年级马老师执教“语文+音乐+美术”的融合课程——“传统文化之旅”;学科间,语文代老师、音乐李老师、美术陈老师执教“语文+音乐+美术”的融合课程——“唱脸谱”;跨学科间,二年级开展了“中国美食”课程,是集语文、数学、美术、劳动、科学、音乐于一体的融合课程,这样的课程设计打破了学科间的壁垒,让学生多角度认识美食、感受美食。家长们说:“这样的课程,孩子们收获满满。”学校利用传统节日开展“龙行凤仪”融合课程,开展的“劳动最光荣——五一”小专题融合课程构建了德智体美劳的育人课程体系,全面培养适应未来和创造未来的人。

    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跨学科的特色综合课程建设。学校基于学生的价值体系、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的培养目标,着力打造学校的项目式跨学科的特色综合实践课程建设。学校结合地域文化、地理位置构建了“探古驿,品新驿”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将“探古驿”课程分为六大部分:“驿享生态”从自然生态的角度,以植被调查、水质检测等实践为内容,研究龙泉驿区的地理状况;“驿拓交通”以道路为核心,调查比较龙泉驿区交通道路的历史变迁;“驿龙经济”从社会经济的角度,以龙泉驿区著名的果林经济为核心,探索以现代科技手段开拓水果销售市场;“驿探民俗”以客家文化为核心,感受龙泉驿区的民风民俗与非遗技艺;“驿展未来”带领学生面向未来,了解龙泉驿区未来的规划设计与建设重点;“驿创制造”以龙泉驿区支柱的汽车产业为核心,通过实地走访与调查,了解现代汽车的制造工艺与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劳动教育”课程关注实际劳动体验,并结合现代科技与生态理念,让学生们感受现代科技与劳动密不可分的联系,理解劳动创造生活之美、科技引领社会进步的含义。本课程所关注的分为两方面,一是创造,二是创新。创造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逐步培养科学的逻辑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为今后成长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与科学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少年打下坚实的基础。

    聚焦立德树人主题德育活动课程建设。学校为丰富学生课外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更全面的基础,开发了“家校行”课程,主要包括安全自护、生活生命、自然科学、运动竞技、父母成长等方面,使学生在安全自护、生活生命、自然科学、运动竞技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基于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为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格,学校开发了“仪度”课程,并且围绕行为习惯养成、品格教育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基于对学生的礼仪教育,引导学生知礼、守礼、行礼,学校结合常规要求开发了“慧心雅性的礼仪”课程,课程紧紧围绕“形象礼仪、交往礼仪、校园礼仪、仪式礼仪”四大板块,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礼仪技能、礼仪品质,通过长期的礼仪教育和实践,将礼仪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品质,最终使学生在生活中自然地流露出礼仪品质。

    聚焦适性发展的选择性课程建设。学校开设了81个社团,开展实施“龙行凤仪”选择性课程,落实“五育并举”。选择性课程以体育和美育课程为主要部分,辐射全校学生,通过年级社团、校级社团实施课程内容,也是落实学生体育、艺术“2+1”项目的有效途径。目前,学校开设了文化、艺体、科技、实践四大类社团,国学诵读、国际数棋、川剧、合唱、扎染、航模制作、3D打印、围棋、播音主持等社团备受学生喜爱,由兴趣发展成为爱好也便成了自然而然之事。

    评价

    课程的评价具有导向、监控和激励等重要作用,是学校课程开发成败的关键环节。龙泉实验小学自开设“龙行凤仪”课程以来,遵循多元化、过程性、针对性、一致性的评价原则,采用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对不同维度的课程进行分类评价,探索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评价方式。

    绿色评价,突出课程增值性评价。拓展性课程的评价以参与次数、参与形式、成果体验、收获展示等多种形式为主;选择性课程的评价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家长评为主;综合性课程的评价关注学生成果展现,将成绩记入学生成长报告册及其他相关档案内。

    发展评价,突出课程效能性评价。一是根据课程目标,关注学生文化基础和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基础性课程以过关评价与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和素养提升等为主,关注过程性评价,同时结合期末监测对学生进行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的评价。二是着力落实学生“十力”核心素养的提升,引导学生会阅读、会学习、会创新。每个课程内容都设置相应的评价标准,便于更精准地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三是注重对学生特色课程的评价,增加对“龙行凤仪”特色课程的评价。“凤仪”课程增加“礼仪、仪式、仪度、仪悦”课程的评价,“龙行”课程增加“家校行、研学行”课程、“三球”课程的评价。

    个性评价,突出课程适宜性评价。学校构建尊重学生生命的仪式课程内容,为每名学生提供成长的平台,满足学生成长的个性化需求。学校把原有的传统德育活动、仪式活动进行整合提炼,衍生了适用于各年段的成长子课程,分年段设计了具有连续性的系列成长课程,形成了从一年级六年级的仪式课程体系。同时,学校以“争星换卡夺章”的评价方式设置特色奖章,开展对照式同伴互评、童趣化过程评价和期末五星评比活动,让每名学生在适宜的课程中得到成长。

    成果

    学校全面构建“龙行凤仪”课程体系,让一言一行皆教育、一举一动皆课程,把课程包含在时时处处,让教学落到方方面面,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在龙泉驿区近7年的期末检测中,学生的学业水平位于全区公立学校之首。学生的审美水平得到提升,很多学生会唱《小放牛》《人间好》《桂英打雁》等川剧名段,学生们在开展班会活动中经常演唱川剧,川剧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得到了强化,在诗歌创作比赛,征文大赛,写经典、诵经典、讲经典、演经典活动中,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区特等奖8个,一等奖13个,市一等奖1个,学校荣获了区优秀组织奖。学生的课外活动丰富,在2019—2020学年度,体音美科创等81个社团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学生获奖3000余人次,学校获团体或单项奖中包括8个国家级别奖、36个省级奖、96个市级奖;在2020—2021学年度,学生获奖2800余人次,学校获团体或单项奖中包括6个国家级别奖、30个省级奖、80个市级奖。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加强,参与家务劳动、基地实践、社会体验等劳动活动达两万多人次。学生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每年荣获科技小发明、小论文、科幻画奖项的学生达300多人次。

    课程开展后,教师素养发生了变化。课程建设前,教师对学校的课程建设了解不够全面,很多教师对运用“融合创新”理念开展“龙行凤仪”课程建设感到迷茫。而现在教师们在“龙行凤仪”课程开发中能够针对学生实际需要和自己的专长提出建设性意见。有70%的教师能开展班本课程实践,98%的教师能对学校的校本课程提出自己的建议,目前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承担开发的“龙行凤仪”课程都颇具特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