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可抵岁月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4-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如果用一句话对他40年多的工作作一个总结,聂建国觉得,“做好一项研究,追求一个梦想”。

    “‘一项研究’就是‘组合结构’的研究,‘一个梦想’就是中国土木工程的强国梦。”聂建国说,中国目前已经是土木工程大国,在不久的将来,只要我国土木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土木工程强国的目标必将实现,而组合结构也必将会在实现我国土木工程强国的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生当架两座“桥”

    “今年就开始为明年的讲课做准备了,有时候突然想到了某个词或某句话就赶快添上,凌晨中间醒来时感觉有些灵感就赶快起来补充PPT,只怕等早晨起来后给忘了。我想毅力也是对能力的一种补充吧,为了讲好课,追求卓越,我还会不断努力。”聂建国说。

    尽管已经是久经沙场的“老”教授,聂建国依然会投入七八十个小时去准备每节课,PPT的修改也一直延续到讲课开始前。

    人生当架几座桥?聂建国认为,一座是“科学技术之桥”,一座则是“育才为人之桥”。

    作为教师,聂建国始终把培养学生作为第一要务。而对于如何培养人,他也有自己的独到理解:“要想做好学问,先要做个好人”,“为学重要,为人更重要”,“人品决定学品”。

    从学生刚刚踏上科研之路开始,聂建国就耐心仔细地把自己人生的经验和体会告诉他们:“要做好一个人,就要学会感恩,感谢曾经在人生各个阶段帮助过自己的人,同时也要保持清醒,充分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在本科生教学中,聂建国长期承担两门课:其中一门是为本科新生上专业概论课,另一门是为本科毕业班学生上专业前沿课。任务不多,但意义重大,一头一尾,正好是本科生整个学习生涯中最关键的两个时间点。

    第一堂专业概论课无疑是对本科新生最重要的一次专业启蒙,他希望这堂课能为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们种下第一颗梦想的种子。

    然而,刚开始的讲课过程并不顺利。“长期习惯于给高年级学生授课,而面对一群对专业毫无概念的高中毕业生,那些原本非常精彩的案例却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为了更好地与学生们产生“共情”,聂建国尝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重新思考,回想自己还是懵懂少年时如何被土木工程所吸引,又如何凭借兴趣长期沉浸于土木工程的研究与实践。

    这些思考带给了聂建国不少灵感。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讲起,从带给学生温暖幸福的小家,到求学的校园,再到一路来时看到的交通基础设施……聂建国努力让大家体会到,其实每天看似理所当然的生活都离不开土木工程的恩泽,就如同水和空气,有时并不在意,但却非常重要。

    “土木工程的广博与厚重,正是其最为根本的魅力所在。这堂课,不仅向年轻学子们第一次传递了这种无与伦比的魅力,也帮助我重新找回了最初的那份感动。”聂建国感叹。

    每节课,聂建国都悉心准备,在他看来,讲课效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永无止境”。

    每周参加学生组织的学术沙龙更是聂建国雷打不动的一项活动,“要保证和学生们有充分的交流,组合结构的发展终究要靠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来传承。”多年来聂建国培养了百余名组合结构专业人才,大批学生目前已成为行业骨干。

    聂建国曾经的博士生、青年教师陶慕轩至今记得,第一次与导师见面,聂建国就提出,“希望你们毕业后能做到四个‘不一样’:开展科学研究的思路‘不一样’,评价工程问题的观点‘不一样’,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不一样’,展示科研成果的风格‘不一样’”。

    从聂建国的办公室向外望去,整个实验室一览无遗,学生遇到问题可以随时上来,敲下门,一场讨论便可开始。“几乎每天晚上都能在办公室找到聂老师,可以随时跟他讨论问题,畅谈研究方向和方法,而他永远都充满了热情和旺盛的精力。”樊健生说。

    “时间对于每个人是相同的,而每个人对待时间的态度却不同,工作效率很重要,但效率加时间更重要。”每年除夕是聂建国唯一的休息日,其余时间如果不出差,每天早上8点前到办公室,晚上11点离开,日复一日,多年如此。“办公室不大,但真是个思考的好地方!”聂建国笑着说。

    在热爱的研究领域里,聂建国用扎实的功底和渊博的知识奠定了事业大厦坚实的“地基”,又凭借孜孜以求、不知疲倦的探索精神,以及他独特的育人理念,帮助更多的学生将埋藏在理想中的宏伟蓝图一点点舒展开来。随着一项项科研创新成果拔地而起,聂建国以自己的奋斗,构架起了今天土木工程组合结构的“高楼大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