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赋能促多元聚一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4-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滨河实验文化石 集团成立 锡剧《咏梅》 扬名中心小学管乐音乐会 滨河实验师生共建步行道

    集团化办学是高质量办学精准发力的一个重要抓手,扬名教育集团就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召唤下成立。2018年7月,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执行中,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无锡市夹城里中心小学、无锡市滨河实验小学3所学校组成扬名教育集团。

    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为集团总校,这是一所有着近百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原名“望溪小学”,源于学校东侧的一条小溪,现又紧邻京杭大运河,曾是一所乡村小学,成尚荣先生称其极具田园味。如今,扬名中心小学几经拓展和合并,集几代人的努力,先后获得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成为锡城百姓心目中的优质学校。但是,由于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原来的城中村已经成为城市的中心,学校地处居民住宅之中,无论是从办学硬件条件还是从办学规模的重新调整来看,都被“学区房”紧紧裹挟。

    无锡市滨河实验小学是工业园区和新楼盘的配套小学,作为曾经的扬名中心小学的一个校区到剥离母体的独立新校,起初老百姓对新学校的认可度不高,所以学校充满了发展的空间与潜能。

    无锡市夹城里中心小学在规模办学时代由多所学校合并而成,地处市中心拆迁区域,多年来主要接收新市民子女,因此本地生源流失严重,学校的总体办学规模不大。

    此3所学校办学历史长短不一,学校文化历经多次融合,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各不相同。集团成立后,集团党委班子领导一方面通过“融会贯通”对集团管理架构、学校办学历史和文化脉络等进行全面梳理,在“打通”和“联通”中追求“理念共识、资源共享、优势共筑、品牌共建”;另一方面通过赋权增能,打造可移动的孵化团队,不断地拉高底板、缩小差距。

 

融会贯通 以共同信仰铸魂

    坚守教育初心,瞄准高质量发展

    集团成立之初,党委即明确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推进扬名教育集团政治思想、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以共同信仰铸教育高质量发展之魂。

    突出政治引领,将党的建设摆在集团建设首位。集团党委坚持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以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为抓手,积极开展“亮身份、树形象”活动,引导党员立足岗位,无私奉献。课堂改革的前沿,党员教师自告奋勇录课、上课,党徽闪耀在混合教学时代的“望溪风采——人人课堂”中。集团还充分利用好集团微信公众号“我的扬名我的家”,开辟专栏,每周定期推送普通党员的凡人小故事,汇编了“初心——我们的故事”,促进全体党员在实际工作中争做表率,党徽闪耀在线上线下、校内校外。

    突出固本强基,将提升组织凝聚力作为基本功。集团党委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实抓好,制定详尽的方案和具体的计划,凝聚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在具体操作中,采用“党委—党总支(支部)—党小组—党员”和“年度目标—学期要求—月月主题活动—周周线上(线下)学习”二维网格的方式,优化组织样态;听党课、观党史、学党章、尊党纪,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勤谈心、频互动等方式,提升组织凝聚力。2020年,扬名中心小学党总支被评为无锡市教育系统优秀党组织。

    突出聚力发展,以党管方向共谋发展新局面。集团以“支部有特色、党员有品位、实施有创意、活动有成效”为目标,开展支部品牌建设活动。2018年的“扬名新航:牵手睦邻,扩大‘朋友圈’——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党建带关建’创新项目”,2019年的“‘三合三化’增强使命感”,2020年的“‘云动’课程扩容教育‘线’场”等项目都打破了学校的物理边界,也打破了历史的时间边际,把握了时代的脉搏,诠释了当代教师的核心价值观,让教师们认识和感受到了神圣职责与光荣使命。

    深耕规范之基,立根高起点发展

    规范是底板与底色,集团成立伊始着手对管理框架和制度脉络进行了全面梳理。

    明晰管理流程,形成横向联动新秩序。集团领导班子厘清各岗位的管理事务,提出“以共同体为核心,角色灵活转变”的管理思路。通过梳理教育集团管理组织架构,建立文化建设和资源保障中心、教学管理中心、教科研训中心、学生成长和指导中心、集团党政办公室等五大中心。从纵向来看:五大中心上接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下通教研组、年级组和教师;从横向来看:对内各中心之间通过不同的项目相互支持,对外各中心与区域教师发展中心和区教育部门的职能部门进行联动。根据不同的任务(项目)驱动,共同体的成员在不断地调整,每个人在中心的岗位职责是固定的,但是在每个共同体中的角色是变化的。这一方式有利于迅速突破学校的围墙,通过丰富的体验来完成“集团人”的塑造。

    融合制度规范,建立和而不同的新标准。集团狠抓制度建设,以此促进成员校之间由“融入”到“融通”、再到“融合”的内涵发展。

    定章程。集团章程的编制基础是成员校的章程,提取共性的内容,删减过时的内容,增补时代的元素;在学校视觉识别系统、办学规模、特色课程等具体内容上,保留原有格局,并逐步趋同。

    定目标。扬名中心小学和无锡市滨河实验小学本就一脉相承,在育人目标和办学目标上高度一致,而与夹城里小学则存在一些差异。于是,集团提出了比较宽泛的“三心”办学目标:学生开心,教师安心,家长放心。发动集团全体教职员工,围绕“三心”办学目标各抒己见,谈想法、拟做法,在此基础上聚焦、融合,形成对“三心”办学目标的具体化表达:“学生开心”,有积极的学习动机,有适合的学习方法,有成功的学习体验;“教师安心”,有纯粹的教育追求,有娴熟的教育技能,有愉悦的人际互动;“家长放心”,客观理解教育,准确定位自己,科学陪伴孩子。

    定规范。集团各中心根据工作职责,结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新要求整合所有成员校的相关规章制度,或沿用、优化、删减。

    定节奏。在章程、目标、规范的基础上加上节奏,才能形成节律。集团对各类会议进行了统一的规定:集团办公会议一月一次,学校办公会议两周一次,各中心例会两周一次,集团全体教师会议一学期一次。对工作布置作了统一要求:定方向、提要求、给方法、指路径、跟过程。大型活动根据重要程度,分别要求提前两个月、一个月、半个月完成具体实施方案并经相应办公会议商讨确认。

    梳理文化之脉,开启高品位发展

    集团进一步挖掘总校办学历程,追溯总校文化根源,发现“手拉手”活动是学校文化的起源。1990年开始的“手拉手”德育活动让学校亮起来,“九五”期间的课题研究“学会关心”使学校强起来。由此衍生的“心手相牵,生命飞扬”精神特征成为学校的文化主题。在此基础上,为了让文化更好地化人,提出了“家园式”文化学校建设的主张——“我的扬名我的家”,通过环境、课程建设,促进师生、生生、家校间的和谐氛围营建,从而确保一批又一批师生在优质的土壤中成长发展。

    集团成立后,取“心手相牵,生命飞扬”文化主题和“强学力行”校训中的“心”和“行”两个字,对集团成员校的文化进行统领,努力打造家园、学园、乐园,构建了“心行合一”集团文化主题。通过让教师安心于教育事业,从而使学生开心地度过校园生活,这样才能赢得家长的放心、百姓的放心,提高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

    融合共进 以赋能增效立身

    集团围绕高质量发展通过理念赋能、机制赋能、实践赋能来实现增效提质的目标。

    理念赋能: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校际差异其实是人的差异,校园里的人包括:教职员工、学生、家长。如果能通过卷入的方式展现出主人翁的姿态,那么这种差异就是教育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就是主人翁姿态的表达。

    不嫌弃、不放弃、被需要,唤醒尊严感。在人口流动加快、就业概念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职员工、学生、家长带着不同地域的文化惯性相聚于校园,不同学校的教职员工带着已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融入于集团。集团高度重视每一个人的话语表达,以话语禁忌和话语倡导的方式,建立“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这种层层递进的关系来传递信心和能量;同时,帮助每一个人在校园里找到自己的岗位,这些岗位定期轮换,让每一个人拥有被他人需要的感觉,从而唤醒内在的尊严感。

    回到常识,回归本土,催生担当感。网络缩短了时间、拉近了空间,但是容易让人们忽略常识,造成真实生活、学习、工作场景的缺失,淡化真情实感。所谓的“接地气”就是重视生活常识、学习常识、教育教学常识,按一定的节奏循环“播放”内化;同时,重视人对自己、家庭、校园的发现与认识,从而催生担当的勇气。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