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开花”的成都特殊教育新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5-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校分析区域内残疾学生就业优势和方向,立足于学生及家庭现状,整合就业资源,提供个性化、生态化的职业教育。一是课程建设专业化。县特殊教育学校在低中段从养成教育入手,以自理型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和习惯;高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侧重生产型劳动教育进行实践操作;职业高中班以学生支持性就业为导向,建立以职业素养课、就业心理指导课为基础课程,中餐烹饪、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为职业转衔课程的“2+3”课程模式。二是产教融合机制化。在县职高针对学校肢体障碍、听障、视障学生开办“融合中职班”。以专业对接产业、育人对接用人、学业对接就业、实践对接生产,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完善产教融合机制。三是实训基地多样化。多方汇聚资源,在校内开辟“开心农场”“美发屋”“美味厨房”等教学阵地,在校外建立育人、产业、资源三对接的种植养殖实训基地。

    “培养一名学生,解放一个家庭,造福一方社会”。近年来,大邑县特殊教育让来自农村的学生回归农村,成为“心里有准备,手上有技术”的劳动者,在参与乡村振兴中实现了自给自足,成为幸福生活的追求者和创造者!

    (高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