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这张汇款单的主人找到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5-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日,在西藏昌都市类乌齐县伊日乡小学,李纯民(中)和学生们交流。 1981年,李纯民在西藏昌都类乌齐县下乡工作途中。 这是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于2001年6月15日收到的第一笔支援青藏铁路建设的汇款,总额1118元。资料照片

    中国照片档案馆存有新华社记者20年前拍摄的一张汇款单——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收到的第一笔汇款,汇款人署名“七九年援藏干部”。

    20年后,记者找到了这张汇款单的主人——李纯民。他家住天津,今年70岁,退休前就职于中交天津航道局。1979年,他响应国家支援西藏的号召,离开刚刚出生4个月的孩子,前往距离天津近3000公里的西藏昌都类乌齐县工作。

    近5年的援藏生活,类乌齐的山山水水,朴实的藏族老乡,成为李纯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2001年汇出第一张汇款单开始,到2006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李纯民每年都会向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捐款,金额根据计划开工建设的长度到实际开工建设的长度进行调整。

    1993年,李纯民第一次重回类乌齐。经过一个教学点时,发现教室的窗户没有玻璃,只用塑料布糊上,风呼呼灌进来,上课的孩子们冻得瑟瑟发抖。这一幕让李纯民感到心疼不已,他留下钱,嘱咐校方给教室装上玻璃。

    从那以后,改善类乌齐的教学条件便成了李纯民的“乡愁”。

    这位看似瘦弱却精力无限的退休老人,一直奔忙在乡镇校舍间,如同他当年寄出一张张不具名的汇款单,有责任,有情结,有感恩,更有不改的初心。

    新华社记者 高学余 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